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那又怎麼樣?你兒子喜歡。”那時的郭聖通,那麼的神色飛揚,美豔囂張,理直氣壯。她那麼美,那麼嬌,那些美好的畫面,漸漸沉澱在劉秀的記憶深處,無論怎樣也不忍丟棄。

劉秀回憶著這些往事,心中便似有些溼潤的東西在緩緩地流淌。劉疆小時候明明是喜歡傳國玉璽的,長大後卻因了大局所迫,不顧心中的喜歡,強行推辭了太子之位。他身為父親的,難道忍心看著自家兒子喜歡的東西一件件都從指縫間溜走嗎?想到這個可能性,劉秀就覺得心中沉重得難以負擔。

“傳旨下去。明日朕要去杜家一趟。”劉秀終於嘆了口氣,吩咐道。

作者有話要說: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就材於“和氏之璧”。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山中得一璞玉,獻與楚厲王。楚厲王使玉工辨識,云為石也。厲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楚威王時,令尹昭陽破越有功,以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凌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公元前315年),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復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楚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宦者令繆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秦王改稱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帝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痛楚。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傳國璽歸漢。公元8年十二月,西漢外戚王莽代漢建立新朝,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建興帝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雒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大業十四年(618年)3月,隋煬帝被弒於江都,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