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00元了!當即回答:“賣,賣,我當然賣,我不光把佛珠賣給您,我還附送一具佛龕給您。”佛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笑道:“貪婪無涯,凡事有度;恐懼無邊,適可而止。善哉,善哉……”然後,拿上佛珠,走了。

股票也是股民心中的那串佛珠,當股價暴漲的時候,股民總是覺得還能再漲,在貪婪的心理下,不能及時止贏,而股價暴跌時,股民心中又出現了無端的恐懼,不能正確判斷股票的價值,稍有反彈,就迫不及待地割肉出局。

4�趁勢而為

很多隻經歷過牛市的朋友,在牛市中充分享受了貪婪的好處,在熊市裡也無比貪婪,其結果是深度套牢。只經歷過熊市的朋友,在熊市中充分感受了下跌的恐懼,在牛市裡也無比恐懼,其結果是踏空行情。

如何才能正確把握恐懼與貪婪之間的尺度呢?在順勢而為之外,更要趁勢而為。順勢而為是順應形勢的需要,有所作為,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下的被動選擇。趁勢而為,卻是用心地觀察形勢,一旦出現有利於自己的變化,則主動尋找更加有利於自己的資源,乘勢而起,更多的是一種積極進取下的主動選擇。都說亂世多英豪,並不是由於亂世的時候傑出的人才比和平時代更多,而是亂世的時候,人受到鍛鍊的機會會更多,成長的潛力更大。亂世,創造了英雄輩出的大勢。亂世裡,逆來順受、順勢而為的人只能成為平民百姓,或最多當個土財主,亂世裡積極主動、趁勢而為的人,卻能從平民百姓成長為英豪。

股市裡,逆勢而為的是流寇,順勢而為的是貧民,趁勢而為的是英豪。牛市的時候要有策略地貪婪,熊市的時候要有方法地恐懼。不論牛市,還是熊市,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機會,明白什麼時候要有所為,什麼時候要有所不為。

三種趨勢三種人生

1�股市如人生,人生如股市

1979年,哈佛大學對即將跨出校門的畢業生們進行了一項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第一類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佔總數3%;第二類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佔總數10%;第三類人,目標模糊,佔總數60%;第四類人,沒有目標,佔總數27%。

哈佛大學對他們進行了持續跟蹤。25年後,調查結果出來了:第一類3%的人,25年間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雖沒有什麼特別成績,但衣食無憂,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有些甚至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初入社會的時候,大家起點相同,為什麼後來的成就卻相差如此之大呢?區別在於他們的人生目標的長短和人生的態度。設定長期的明確的人生目標,把它清楚地記錄下來,然後朝著這個目標持續努力的人獲得了巨大成功。

人生如股市,股市如人生。股市是人生的縮影,一切人性的真、善、美、醜都會在股市中暴露無遺。股市投資,收益的大小和目標的設立與否有直接關係。能夠看清大勢,抓住主要趨勢,趁勢而為的人在股市中設定的是長遠目標,他們能撥開迷霧,看清遠方,知道哪條才是生路,哪條才是死路,走生路,避死路,最終獲得財富的巨大成長;能夠看懂中勢,抓住次要趨勢,順應次要趨勢而為者在股市中設立的是短期目標,他們能夠看到股市中的大勢,但又會被與主要趨勢相反的中期回撥所矇蔽,偶爾會走錯路,但能及時修正,收益雖不算很好,但也不會太差。在股市中隨波逐流,今天買,明天賣,跟隨短線小趨勢來回跑的人,他們在股市中沒有目標。這些人,買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要買,賣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賣,過於計較一日一時的得失,他們在股市中賠錢,成為犧牲品就在所難免。

2�股市中的四種動物

股市中不同的行情可以比喻成四種不同的動物:牛、熊、猴、蒼蠅。主要趨勢中的上升趨勢是牛市,主要趨勢中的下跌趨勢是熊市。上升趨勢為主要趨勢時(牛市時),與上升趨勢相反的次要趨勢是假“熊”市;下跌趨勢為主要趨勢時(熊市時),與下升趨勢相反的次要趨勢是假“牛”市。牛市和熊市中都有可能出現的,短期內相持不下的震盪趨勢是猴市,猴市是暫時的,只能依附於牛市或熊市。股市裡無一定規律,今天漲,明天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