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你可有了定計?”
“陛下有言,滌生但憑公爺驅策!”
如今這局勢,曾滌生真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對抗這楊老三,人家手握數十萬大軍,江南西南,怕是已經易主。
三湘來的訊息很不好,三湘大地雖說還有官府,但底下的鄉村,卻完全被楊家給把持了,作為湘勇之首腦,曾滌生想要探知這些東西,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三湘之人還是認可他曾滌生的。
“呵呵……這話說的,跟老子是個小人似的,明說吧!保國護教,你曾夫子只能選其一。
之前老子也認為儒教一無是處,但這些年走下來,老子卻發現儒教與百姓結合之深,卻是無法撼動的,無論是宗族還是親情,都融入了太多儒教的東西。
朝政朽壞,或許只是一部分讀書人,讀歪書的原因吧?儒教的走向如何?還需要斟酌,中西結合之路,是必走之路,老子讀書不多,不知道何為儒教,這些事兒就需要一個掌舵之人。
若是你曾滌生想保國,那老子就另選旁人,若你曾滌生想要護教,咱們也有護教的說法!曾夫子你怎麼說?”
楊猛的話也是實話,華夏的凝聚力是什麼?追根溯源就是儒教,百姓的宗族親情、一言一行,近兩千年來深受儒教的影響,破壞儒教說白了就是破壞這份凝聚力。
當然儒教也並非是至寶,好壞參半而已,想要用儒教推動一國的發展,變革也是不可或缺的,儒教的變革用外人就會走形,只有用曾滌生這樣的人,才能保證這種變革不走形,或許曾滌生也會走很多彎路,但他楊猛與曾滌生聯手,這樣的彎路,恐怕也不會太多。
“是與不是公爺都說明白了,滌生選擇護教!”(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七章 十王獻女(上)
曾滌生低頭,並不是向楊猛低頭,他所低頭的物件也是所謂的大勢,就如今的局勢來看,與其說是曾滌生背叛了大清,倒不如說是儒教放棄了大清。
同樣是讀書人,有滿蒙回漢之分,雖說面上說的是滿漢一家親,但究竟親不親,曾滌生心裡有數,天下讀書人心裡也有數。
若真是滿漢一家親,為什麼要分滿漢雙尚書呢?為什麼各地的駐防將軍,全數是旗人呢?
如今的楊老三已經掌握了大勢,若是曾滌生反抗,他反抗的不是楊老三,而是天下的讀書人,甚至是儒教,所謂忠君報國所謂滿漢一家,在民心面前,在大勢面前,不堪一擊吶!
“內蒙古諸王已經在口外了,外蒙古諸王一個月之後便到,在此期間,你曾滌生拿出一份收服內外蒙的摺子吧!”
怡親王載垣一去就是三個月,這外蒙的路可不比京師到江南或是西北好走,這去的時機又不怎麼好,若是換做夏季三個月的時間,內外蒙諸王怕是已經到達京師了,趕上了隆冬,拖延一個月,也算是迅速了。
“公爺,不知如何懾服蒙古諸王呢?”
低頭之後的曾滌生,也算是光棍,倒不是他曾滌生兩面三刀,而是這幾年他想了太多,楊老三隱忍的太好,如今的局勢已經無力迴天了,京師宗室俱無,這樣的訊息,楊猛也早就透露給了曾滌生。
如今的大清除了四色棍、鬼子六、端華、載垣、以及為數不多的幾個宗室以外,已經算是絕斷傳承了,而這些人都在楊老三的控制之下。只要他動動手。大清的皇室一脈就沒人了。到時候誰該繼承大統,就要靠實力說話了。
如今半天下的督撫都是楊老三的人馬,其餘一半就是滿蒙諸王公了,與他們合作不如與楊老三合作,漢室江山,對曾滌生來說也是有些吸引力的。
“和親!”
“和親?蒙古諸王與皇帝和親?”
“嗯!話是這麼說,但真正種地的是老子,以老子的血脈控制蒙古!”
“你……”
不知廉恥、喪心病狂這樣的話。曾滌生如今還真說不出口,但這終是有違倫理,瞪著楊猛,他的臉色也是忽紅忽白。
“髒活累活,總要有人乾的!
曾夫子,沒有老子,長毛賊變亂江南,會死多少人?數百萬只是個零頭吧?
若是沒有老子,江南就要有數千萬人死於戰亂,此事你說是不是事實?”
楊猛也知道自己的許多作為有違曾滌生為人的準則。如今這時候,想要拉攏曾滌生。只能用悲天憫人四個字了!
“是!但如此有違禮法之事,將來如何向後世之人交代呢?
儒教?沒了禮法何來的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