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起碼繼續惡化被終止了,人民開始對國家經濟重拾信心。而帝國政府則趁此時機發行公債,將資金流集中,用來繼續推行基礎建設。發行公債,由於市面上的流通資金被集中到政府手中,因此短時間內反而會造成通貨緊縮,如果不是國家有良好的信譽,反而會弄巧成拙,然後回到擠兌——銀行破產——金融崩潰的老路子上。也只有德國現在這樣社會穩定,流通正常的情況才能進行。
然而,金本位又限制了德國可以發行的公債數量,因為雖然短期內通貨緊縮,但是長遠的來看還是通貨膨脹的。而德國並沒有足夠多的黃金支撐貨幣的增加,那麼就只能拖延經濟復甦的時間,等待黃金數量上升來解決問題,而嚴重的話就會變成國家信用的崩潰。國家破產?看看歐債危機中的希臘就知道這有多可怕了。
在出於這樣那樣的顧慮之下,德國首批公債發行數量僅為1億馬克,而第二批還要看國內情況再進行考慮,也就是說,情況不好就不會有第二批了,這在整個國家大規模基建消耗鉅額資金的情況下簡直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