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急速下降,證券市場的經濟泡沫破裂,資本大量縮水,投資者無法償還貸款,銀行則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週轉。人民又需要現金購買必需品來維持生活,然後他們發現銀行裡取不出錢了,接著就是銀行信譽的下降,而沒有了信譽的銀行是沒有人願意把錢存在那裡的,然後就出現了擠兌,最後就是整個銀行業的崩潰。
而銀行崩潰標誌著信貸體系的瓦解,沒有了信貸就更進一步讓生產者們無法繼續維持投入。而經濟危機下,人民的消費能力和市場的消化能力都大幅下降,供求關係發生逆轉。低價銷售商品不僅不能獲得例如按,反而會造成虧本。這種情況下,生產會停止,為了維護價格減小自己的損失,生產好的產品會被銷燬。
而在這些苗頭都已經出現的時候,卡普里維聯合大資產階級政治力量提出政府幹預,並且實施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維持穩定,減小損失的政策在帝國議會中幾乎沒有反對者。
很快,對金融業的整頓最先開始,帝國政府開始禁止黃金兌換,並且宣佈私藏黃金違法。勒令所有銀行進行休業整頓,壞賬爛帳進行全面盤點和清理,也因此造成短時間的金融真空,斷絕投機者的機會,並給政府介入爭取時間。
對於證券市場、期貨市場的監管和調控力度開始加大,帝國政府召集大量經濟學家和法律學家開始制定新的金融交易規範,最大程度避免金融投機,裸賣空交易、內幕交易、傳播虛假資訊、操縱交易價格等等行為以法律形式被禁止。
與此同時,政府進行糧食收購以保證農業生產者的利潤,同時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投入增加,刺激生產持續執行,這系列舉動受到了幾乎整個德國的收益階層的支援。當然卡普里維也不是省油的燈,想光佔便宜怎麼行?於是所有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所需要的各種原料、生產工具、運輸的相關企業都必須以最低利潤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務。想反對?那麼你就會被排除在政府專案之外,然後自生自滅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少數利益受損的人也沒法反抗大流,當然了,反抗也沒用,德國可是君主**國家。
而且帝國政府不僅積極擴大內需,積極向外尋找市場。奧匈帝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損失慘重,大量工廠的倒閉讓國內工業品供應不足。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向情況好得多德國求助。而且為了獲得德國的支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還贈送給約亨20%的斯柯達公司的股份,讓自己的女婿去幫忙說服德國政府。其實根本沒這個必要,奧匈的要求正好與試圖擴大對外出口的卡普里維的一拍即合,德國和奧匈順利達成貿易協定,開始用各類工業品從奧匈換取原料和糧食。
而奧匈的主要糧食生產出自匈牙利,而工業品則出自奧地利,而德國人為了維持生產的運轉用相當低的價格將商品輸入奧匈,這一舉動開始損害奧地利工業生產者的利益,而匈牙利人則因為自己的商品能夠出口則維持了基本的利潤。而此時奧匈帝國只能透過從德國進口工業品來維持社會需求,因此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且在約亨的授意下,卡普里維開始刻意在奧匈境內造成馬克更為堅挺的印象,而德國較好的經濟現狀,也讓奧匈民眾更信任馬克的購買力,馬克開始在奧匈境內開始流通。
而沙俄見到奧匈可以以相當低的價格從德國獲得工業品,也心動了。該說是遠離西方經濟中心呢,還是金融體系不完善呢,反正毛子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所受衝擊極小。手裡有錢,加上自身本身工業能力就不強,而沙俄的大金主法國此時也處在經濟危機的漩渦中,而實施自由貿易的法國此時自己還頭疼呢,哪有精力向沙俄提供工業品,而德俄之間的貿易協定讓德國工業品佔有了相當大的俄國市場,因此沙俄要求德國同樣以低價出口工業品,德國人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奧匈、沙俄這兩個在巴爾幹地區的霸主都和德國進行貿易活動,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這些小弟們也紛紛和德國達成貿易協定。德國在銷售商品獲得原料的同時,開始將自己的資本觸手伸進這些國家。
這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紀,絕對算是傾銷了,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市場絕對要搞個什麼反傾銷法案出來。但是現在,德國人就是透過低價傾銷來維持自身的經濟活力。而促成這一切的卡普里維也因此獲得了伯爵的爵位。歷史上卡普里維在促成與奧匈和羅馬尼亞的貿易協定後,遭到了利益受損的農業容克的攻擊,但是現在,卡普里維透過一系列舉措團結了大量資本家,一個新的政治勢力派別在緩慢成型。
一系列的舉措,讓德國經濟雖然說不上開始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