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的。

如何做話題類專題?

1、每個專題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個獨特的靈魂,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本媒體的先銳氣質,靈魂因觀點和立場而暈暈糊糊現,因包裝而好看,沒有自己靈魂的專題是死專題,只是一堆資料的堆集。每個專題都要有媒體立場,也就是本媒體透過這個專題表達什麼,寫思路時首先應該大致確定媒體立場,一切圍繞著這個媒體立場來做,來包裝設計小標題和欄目。

2、每個專題都要有一個專題核,也就是這個專題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這個專題的主料,主體,最亮的部分,最讓做的人看的人興奮震撼的地方,其它的都是邊角料,都是圍繞著這個來做,這個亮點是根據觀點和標題來設計的。

做專題(話題)還有一種方法,應時指一說二,這種情況特別適用於中國特色的新聞環境下。比如《迎奧運,全民愛上俯臥撐》、《廣州地鐵老總為“停車病”道歉》都是屬於這種型別。

2、做新聞,說到底,還是一個立場和服務的問題,你到底是站在誰的立場,真正是為誰提供服務,這是方向,在這個前提下,再來談新聞包裝問題。

3、專題基本構成元素為新聞(圖片和文字)、評論(專業評論和網友評論)、互動(調查、投票、PK)。每個專題具體組成部分則根據專題包裝需要來設計。

媒體核心產品品牌膨脹的方式

作為資訊產品及提供方式來說,天涯的核心產品是什麼,163的核心產品是什麼,騰迅的核心產品是什麼,百度的核心產品是什麼?這是我們都要弄清的。

官媒來說,南方都市報的核心產品是什麼——評論和廣州社會新聞

廣州日報——求職廣場

然後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著這個去做,這樣才能加分,才能不斷增加核心產品的品牌粘力和競爭力。才是有效的去做品牌,而不是無效的。比如騰訊在QQ上放新聞。放個人空間。

而且,這也是互動的,當你在QQ上放新聞時,那麼對於騰訊而言,他的新聞產品的傳播效果無疑要比在騰訊首頁上要好得多,因為現在的網友上網,第一時間,他可能會做的不是去騰訊看新聞,而是先登入QQ。 。 想看書來

如何做評論?

現在評論的優點是:視野開闊,評論的分析力和洞察力較強。不足之處是產品的消費性不高,表現方式上比較單向化。

網路評論的血型和氣質與傳統媒體新聞評論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網媒評論常常具有強烈的個人化色彩,在觀點的表現上與傳統紙媒有著很大的差異化,這恰恰是網路評論的核心價值。

在評論欄目的設計,評論稿的選擇、包裝、編輯製作上首先要符合21CN的評論風格,色彩感和人格化,透過評論稿的選取、編輯包裝,實現評論的互動性、可讀性;透過欄目設計實現表現的多樣性。

具體來說,就是:

1、時效性方面還有努力的空間,比如7月7日,是盧構橋事變,民族主義特別是中日關係永遠網路熱點評論話題,從媒體的社會公器這一屬性來說,本媒體對此的立場也應該有所反應。但在首頁顯目位置好像沒有看到。

2、更多的可以跟網友進行零距離的交流互動,要有服務意識,具體說,在網路社會,網友關心的就應該是我們應該去服務的。這兩天從網友的角度來說,可能比較關心功夫熊貓、對日關係、楊佳事件,甕安事件後屬關注、天才少女姚牧雲首度露面道歉、俄國歸還黑瞎子島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深入的可能,深入也才有價值。

3、現在的稿子的包裝,標題方面題更有人味一些,有意思一些,這是今日網路社會的特點,哪條標題是在說“人話”,有體溫的話,說中國人此時內心真正想說的話,這條標題的點選率一定比專業的,大氣的,全面的標題和稿子更多些,傳播的生命力也更久些。

另外:

充分利用起本網站論壇和其它網站論壇的原創性評論,以此作為21CN的評論資源,在首頁設計出一個互動性強的21CN評論板塊。

新評論

所謂新時評,就是到網上去找新聞,在官媒上看不到的新聞,真正的新聞,大多數是網友自己寫的新聞。比如天涯上的《大學畢業做了和尚》。

還有一種寫評論的方法,就是鏘鏘三人行式的評論法,用自己的鮮活的語言來講這個新聞,主要是各種社會新聞,然後用自己有味的搞笑的語言來評論它,這樣,互動性就更強些。因為某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