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部分

這些瑣碎事情和三瓜兩棗的司法權力已經看不入眼了。

例如說,將在京城偷東西的小賊判刑,也要放到他堂堂刑部尚書的案上批一筆,這有什麼快感可言?能抓住大案重案就足夠了。

但是荀尚書仍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所以不敢輕易與李佑承諾什麼,只反問道:“那你有何想法?不妨說出來。”

對此李佑早有腹案,“外地知縣,尚可判一百杖之刑。京師重地尚需慎刑,本官不敢比照外地按察僉事,只比照知縣如何?只求百杖以下案情可自行裁斷。”

荀尚書怫然道:“你也知道京師重地極是慎刑!對京師案件,我刑部也只有百杖以下自裁之權,百杖以上刑案,照樣需要上奏天子聖裁!若如你而言,我刑部今後便不用管京師之事了!”

“都是為君分憂,刑部乃天下的刑部,事務已然繁重不堪。大司寇又何苦糾纏於京城這刁民雲集的地方,做那如同知縣的俗事。”

荀尚書答道:“你若有此意,大可直接向天子奏請。如有聖諭,我刑部不敢不從,你何必到這裡與本官說這些!”

李佑無奈道:“大司寇說笑了,若不向大司寇照會,我何敢自專。”

荀尚書想了想,又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在刑部本官就是這個閻王,但是部中還有很多小鬼。若真如你所願,本官可以不在意,但是部裡未免會怨言重重,叫本官這一部之首不好做。”

京城事務繁瑣,固然讓負責京師刑名案情的刑部疲於應付。但與此同時,對小官吏來說,過手的油水和好處也很大,甚至是主要的灰色收入來源。

不錯,刑部確實負責天下刑名,但是外地案子到了刑部後,疏通成本也很高,案犯打點的積極性就下降了。

打個比方,貴州案件到了刑部,那案犯親屬想打點疏通,就要花兩個月時間,穿越三千里去人生地不熟的京師。對於一般人而言,遇到這種情況豈止是望而生畏,只怕當即就放棄疏通打點並聽天由命了,於是刑部主管官吏所能落下的好處就少了。

相反,京師人犯了官司,與刑部近在咫尺,打點疏通便利許多,積極性也高,同時京城人相對比較富裕,拿得出銀子。

所以說京城案件煩不勝煩歸煩不勝煩,但仍是刑部官吏最主要的灰色收入來源。作為高高在上的刑部尚書,荀飛謙大人可能不在意這點事,但是不能不考慮到屬下十三清吏司大小官吏的情緒,部中具體事務都還要依靠他們去做。

李佑縱然有從朝廷到百姓的萬般理由,但在涉及到需要挑戰官場潛規則時,他就無法去遊說荀尚書什麼了。明規則可以因為人的主觀想法而改變,潛規則卻從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

見李佑沉默不語,荀尚書淡定的笑了笑,“若本官還是刑部尚書,就不好開此先例,不然部裡要亂。什麼時候不當這個刑部尚書了,便無所顧忌,臨走前倒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見天色漸晚,李佑便告辭。坐在轎中,想起荀尚書最後那句話,忽然有所悟。

荀大司寇什麼時候才能不當刑部尚書?他才五十來歲,遠不到致仕時候。那麼他不當刑部尚書還能幹什麼?天下還有多少比刑部尚書更好的位置?

不過想起來,這眼下還真有一個,比如正空缺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在六部中是中上地位,刑部是中下地位,刑部遷兵部就等於是升官。

李佑頓時懂了,荀尚書明著婉拒,其實是暗暗提了條件,他若能當上兵部尚書,自然臨走前可以幫他在刑部吃裡扒外。

這也太看得起他了!李佑很無語,估計荀尚書是看上了他對盧閣老的影響力罷。有盧閣老這個前任兵部尚書和楊閣老一起用力,再搭配上吏部天官趙良仁,勝算還是很大的。

可是他現在不想再參與這些事情,就算成功,也如同甜美的毒藥,飲鴆止渴而已。

既然刑部這邊暫且說不通,李大人決定執行第二套方案,那就是模仿上輩子某個特殊階段的特殊政策,奏請進行“嚴打”。

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

~日期:~11月08日~

,nbsp;

在路上,李佑又仔細想了想,進行階段性的“嚴打”固然有許多好處,既刷政績刷聲望,又可以藉著“嚴打”來擴張部分權力。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在當前迅速開始“嚴打”是正確的選擇。

有幾個因素不得不考慮,一是當前並非大張旗鼓轟轟烈烈的時期,因為季節漸漸要進入冬季。年終歲尾正是京師官場上的輕閒時候,逆潮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