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情節而進行的“演”,在細節上表現出了它的另一個好處。一些奇怪的動詞開始發酵,?尼開始知道“鞠躬”“探頭探腦”“翻跟頭”,知道視力氣區別,什麼時候用“扛”,什麼時候用“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看巧虎系列的VCD,或耳濡目染,他們終究會懂得這些。可是,從靜態圖畫演變而成的動態世界多麼有趣。這樣想著,我似乎也行走在孩子的心裡,行走在他們永不沉寂的世界裡。

最後,是比喻句。我覺得大人太害怕比喻句了。但對寶寶來說,他們和比喻句是天生的好朋友。不過,寶寶們的比喻句是封閉的,內向的。他們會把不熟悉的東西比喻成自己熟悉的東西,比如把燈比作月亮,把下坡比作滑滑梯……他們的比喻句是小心翼翼的,從一個熟悉之物過渡向另一個熟悉之物。

對寶寶來說,大人的比喻句可是神來之筆,是縮略的繪本,讓他們從自己可見、可感、可視之物大踏步跨向他們未知的世界。多用比喻句,這是塗抹在寶寶們幻想王國的濃厚色彩。

ō米ō花ō書ō庫ō www。7mihua。com

共讀魔法(3)

除了魔法,還有命運

很多媽媽都糾結於如何選擇繪本,我也是其中一個。建立寶寶的繪本庫確實花費不菲。最重要的是,你遠不能保證彈無虛發,本本都是寶寶的愛。

松居直等先賢教給我們的保障性做法是:首選獲得國際大獎的繪本。

接著,因為網路發達,我們還可以參照許多繪本達人、親子閱讀推廣人的推薦,像楊政老師、王人平老師、“深圳小刀”老師……

可是,還有個陰森森的理論像幽魂一樣徘徊和顯現:所有的推薦僅僅是推薦。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這沒錯啦,但是,有時候在挑選繪本時,你會像有選擇恐懼症似的徹底失措,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該把什麼繪本擺在孩子的面前。: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從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以上說法都適用於現實。而對主婦而言,最重要的是:算好你的預算,接著——讓自己忘記花了多少錢,放輕鬆。

我在心裡把米尼的兩百多本繪本默默劃分為:生活常識類(最多的是他那些和汽車有關的書),幽默逗趣類(如“洞洞書”系列、大衛R26;夏農系列圖書、《有個老婆婆吞了只蒼蠅》等),說情話系列(如《我媽媽》《我爸爸》《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端正世界觀系列(如《鴨子騎車記》等)。但各類別都會有交集,一本繪本對寶寶的指向作用,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得多。

所以,只要不買太過超齡的書,不對自己荷包形成壓力,別糾結“我必須買哪本繪本”這個問題。孩子會長大,會遇到無窮無盡、無法詳述的人和事,繪本是他與世界的第一次邂逅。總有些巧遇在你的計劃之外,接受和相信命運。

關於這點,我還有另一個個人感受要說。有段時間,我狂熱地收集我喜歡的畫家的繪本,尤其熱衷於像大衛R26;夏農、昆廷R26;布萊克這樣元氣充沛,每根線條都帶著哈哈大笑氣質的畫家。可後來松居直的一句話打動了我。在他看來,孩子擁有的繪本就是他最初的美術館,是浸入他骨髓的美學構成因素。為了對嬰幼兒包容永珍的美術館負責,我還是收下自己不喜歡的佩特和伯寧罕。(後來《和甘伯伯去遊河》成了米尼摯愛,好吧,我至今不喜歡那本書。)所以,萬一你收了你大不以為然的繪本,不妨也捂緊喋喋咒罵的嘴,掐住錢袋,看看凝視著畫面的孩子,對自己催眠說:“看呀,他們能看到美!”

放下繪本,閉上眼睛

我是一個害羞的媽媽。平時很饒舌,但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跟一個週歲上下的孩子對話。繪本是一個讓人感覺“我們好像在做一件需要雙方共同完成的事”的東西,開啟繪本,像開啟共同親密感的介質。(當然,“親子互毆時間”和“每天大海時間”裡我們也很親密的。)但是,就像之前說的,共讀繪本的目的絕對不是繪本本身,而是和世界達成默契。所以,當你感到你們對某一繪本足夠熟悉時,放下它,閉上眼睛,用想象力填充它。因為這個世界最終的支撐物,不是繪畫,不是文字,不是所有的詞彙,而是想象力和彼此之間愛的記憶。

共讀繪本這個行為本身,是為了放下繪本面對世界。只有這樣,這珍貴的騎鯨之旅才是毫無束縛的、全然自由的。

在《騎鯨之旅1》中,我儘量避免談到米尼的繪本閱讀情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