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以被看為家務活做的很好的標誌!只能說這是重生的福利之一了,就權當表揚吧!曉蘇內心很灰暗的想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中國人每當這個時候不管離家多遠都想飛奔回去。雖然在曉蘇生活的2011年年味已經比較淡了,但是過年仍然是一年中最被看重的日子。因為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節日了,更大程度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一種信仰,一種對家庭的渴望,一種對幸福的嚮往!

他們廠哪裡人都有,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據說60年代的時候廠裡家家戶戶的過年風俗習慣大相徑庭。曉蘇他們家爸爸是西北人,媽媽是東北人,所以習俗更偏向於北方。

臘月二十三,過年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全家發動起來開始掃塵。掃塵說起來歷史極為悠久。《呂氏春秋》中記載,在堯舜時代我國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至於掃塵的時間,各地略有不同,曉蘇他們這裡普遍都定在臘月二十三,不過也有人在臘月二十四掃塵的,以前曉蘇就在一本書中看過“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

過年還真是不輕鬆,好像沒有什麼大事,可是瑣碎的事情還真不少。這個時候不像後來,可以有家政公司來清掃,光是拆換下的被套、床單、窗簾等等就足以讓沒有現代化洗衣機的家裡人頭疼無比。更別提很多過年需要用到食物,這些東西很多都還是原材料,必須得半加工,譬如滷牛肉,再譬如西北這邊的特色腐乳扣肉,都是功夫菜,得提早準備。廠裡看來看去全是熟人,過年朋友同事到你家拜年來的時候難道不留人家吃頓飯?再窮的人家在過年的時候也會準備幾個菜的,而且還不能差了!這不光是個人面子問題,更是求個來年好兆頭!

好不容易終於到了年三十這天,大早上爸爸就把曉蘇叫了起來。兩個人開始貼春聯和“福”字。春聯和“福”字都是媽媽單位的老書記送的。老書記一笑起來有點像胖胖的彌勒佛,一直是個老好人,毛筆字寫的不錯,過年大家都愛到他家求副春聯啥的。今年老書記乾脆就趕在年前給單位裡的員工每家寫幾幅,就當過年的年禮了!

要說這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春聯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曉蘇家裡貼的是常見的“框對”和橫披。都是些吉利話。爸爸比量好位置,曉蘇上下左右一看,表示正好,就可以開始塗膠水了。廚房裡面的媽媽一邊忙一邊還遙控指揮:“貼得牢點,千萬別掉了,不吉利!”

貼好了春聯,爸爸又拿出了 “福字”。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貼“福”字是有講究的,一定要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或者“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曉蘇家裡的“福”字雖然簡單,但是寓意一樣美好!

爸爸最後拿出來的窗花讓曉蘇很驚喜了一把,直嚷著要收藏,不要貼到窗戶上去。當然,這個要求被強硬的媽媽立即駁回了!窗花是爸爸車間和爸爸關係很好的一位叔叔送的。據說是他目不識丁的媽媽剪的,因為今年是虎年。窗花就是各式各樣,形態各異的老虎。曉蘇前世就對各種剪紙很感興趣,尤其在2008年被評為世界非物質遺產的慶陽剪紙,更引起了她極大的好奇。她曾經看過有關慶陽剪紙的記載,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