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兵貴神速,我們這邊大張旗鼓的一出發,信陽的元將脫因很快就會得到訊息,定要著手調兵遣將攔擊我們,所以我們到得越早越好,打他個措手不及。”

宋蓋世應了,立刻派傳令官去傳將軍的軍令給前隊先鋒官祁天寶。

不一時,隊伍的行進速度明顯就快了起來。午間停下休息時,左軍大將宋武藝過來詢問,“大哥,走這麼快?”

宋蓋世搶先嘰裡呱啦說了原因,他哥宋武藝比他穩重,想得更周到,“大哥,這樣急行數日趕到之後兵士們肯定累得筋疲力盡,也不能立刻就開仗,要讓他們歇一歇。”

宋青書道,“不行,不能歇,硬打也要打,拖得時間長了更難攻打。”

宋武藝跟著他也有不少日子了,每次打仗,這位大哥都穩穩當當,不急不躁,很少有這麼說話的時候,憂心問道,“大哥,你對咱們能打下信陽有幾成把握。”

宋青書嘆氣,“武藝,你們兄弟都是自己人,我和你們也沒什麼好多隱瞞的,說實話,這次去打信陽我沒有把握。”

宋蓋世頓時跳了起來,“大哥,沒把握你還答應陳元帥?”

宋武藝趕緊壓住他,“別亂叫!”

宋青書看看散在四周的守衛親兵,還好,大概是因宋蓋世平日裡總是高喉嚨大嗓子的,眾人習慣了,大家聽他忽然高喊了一句也都渾沒介意。壓低聲音道,“現在由不得我們說不打就不打,咱們現在是陳元帥的手下,軍令如山,他安排的事情,我能討價還價一番已經是極不易了,拒絕是沒有可能的。我早就聽說元將脫因是個人物,很善用兵,牢牢的守住了信陽府數年,一直甚得朝廷的信任。陳元帥去年曾派他兄弟陳友仁來打過一次,那次出兵五萬,和信陽的守兵旗鼓相當,即便那樣都沒能打下來,更何況我們現在的兵力更少。”

宋武藝緊張,“這麼塊硬骨頭丟給咱們,這陳元帥做事可太不厚道了。”

宋青書一聽這話倒笑了,‘厚道’二字是怎麼樣也和陳友諒扯不上半點關係的。正色道,“別怨天尤人的了,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這是我們投靠天完後的第一仗,只能贏不能輸,要是輸了,咱們今後在天完怕就要再無立足之地!“

………

張無忌在濠州也得了密報,在屋裡走來走去,最後停在楊逍面前,“領兵四萬攻打信陽?信陽有守軍五萬,其中有兩個五千騎的鐵甲騎兵隊,訓練有素,兇悍無比,守將也是個赫赫有

作者有話要說:陳友諒是個富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雖然絕大多數的書籍都對他的評價十分不佳(金大俠的書裡,他的形象就是個徹底的奸詐壞人),說此人具有心黑手恨,膽大妄為,翻臉無情等等諸多人格缺陷。

但是這些書又不得不承認陳友諒是一個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決抗元的好漢與梟雄。

個人認為書上的記載可以辯證著來看,陳友諒曾是朱元璋最大的敵人,明朝修撰的史書肯定不會說他的好話,而說他好話的各種史料肯定也極少能經過明朝幾百年的統治後流傳下來(那絕對是**)。

現在看來,對陳友諒最大的批評就是此人心黑手狠,不講道義,不但敢殺上司(徐壽輝),還敢殺兄弟。

這對於一個搞政治的歷史人物來說其實是正常的,有幾個打江山的人物會講道義,不玩弄權術?別人不比,就拿朱元璋來說,這位開國皇帝在坐穩了皇位之後幾乎殺光了當初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功臣,也不見得有多講道義。

說這些主要是因為後面的情節是準備讓青書先在陳友諒陣營混一陣子的,怕有讀者說俺三觀不正,連陳友諒都想洗白,或者青書又自甘墮落,頭腦不清,分不出好壞人之類,所以先解釋一下個人觀點。

皮埃斯:明天有事,木有更新啦,後天繼續。

34 信陽之戰

信陽古名義陽;所在位置南鄂北皖,為三省通衢,有淮水貫穿而過。 淮水之南水田盈野,稻香魚躍;淮水之北平原無垠;盛產小麥、雜糧。只要佔住了這個地方;就有了充沛的兵源;糧源;因此是江淮河漢間的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朝廷派了大將脫因並五萬精兵駐守;這些年來穩若磐石;屢有起義軍想要拿下,只因此處的駐防厲害,一直還沒人攻下來。

………………

“大哥,祁天寶的先鋒隊已經頂不住了!”

宋青被一隊親兵簇擁著勒馬立在一處矮丘之上,前方就是一片戰場,塵土飛揚中刀光劍影,喊殺震天。

宋武藝一身狼狽,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