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伊克坦布已經大敗,既驚又喜!驚的是石達開居然能戰敗滿洲名將;喜的是,一貫驕橫的滿洲將軍,也無非是隻草雞。借敵之手,狠狠地教訓他一下,煞煞他的威風,未必不是好事。他還希望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利。

向榮把一切應做的事情,都弄得妥妥帖帖,這才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情,帶著人馬,緩緩向前移動。烏蘭泰這次慘敗的訊息,他是剛才知道的。他沒有料到,這位皇上曾恩賜過黃馬褂、贈號“巴吐魯”的常勝將軍,竟失敗得如此神速而又這樣狼狽,可見洪秀全和石達開這些人,決不是好惹的,自己更應慎重行事。

書接前文。向榮騎在馬上,正在思考如何應敵,忽聽前軍派人來報:“烏蘭泰求見。”向榮聽了,立即催馬上前迎接。但只見烏蘭泰盔也丟了,黃馬褂也破了,左肩包著白布,滿臉是血垢,半邊身子也被血染紅了。如果沒人提醒,幾乎都認不出了。再看看他的人馬,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半數以上都受了傷,俗話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向榮看了,心中很是難過。

烏蘭泰見了向榮,過去那種驕橫模樣早已丟得一乾二淨,話也不說,哭喪著臉兒,拉著向榮的手,二目流淚。向榮也找不出適當的言語來安慰他,只是慨嘆一聲,傳令就地安營。全軍立即行動,紮下了五行大帳,埋鹿角、挖戰溝、設定障礙、埋鍋造飯。並加派了巡邏兵,站崗放哨。又派出探馬,刺探軍情。

向榮把烏蘭泰接進中軍寶帳,設宴給他壓驚。烏蘭泰又羞又悔,對向榮說:“敗軍之將,愧對朝廷,愧見閣下,請看在同殿稱臣的分上,借給我兩千精兵,以報此仇。”向榮說:“將軍毋需太謙!我向榮願將這一萬兵馬讓與將軍使用,共為朝廷效忠,何分彼此!”烏蘭泰聽了,感激涕零:“不敢,不敢:某願在向帥帳前,聽候驅使!”向榮看風使舵:“只因賊匪勢大,分兵不利。委屈將軍與我同掌兵權,您看如何?”烏蘭泰想:什麼叫“同掌兵權”?哼,我還不是聾子的耳朵——擺設!他有心拒絕,但想到自己已經落得這種地步,也只好勉強屈就了。於是,欠身對向榮說:“多謝,多謝!”向榮看得明白,心裡說:我叫你嚐嚐寄人籬下的滋味吧!

第二天,探馬來報:石達開正在東鄉修築工事,搭眩望樓,設堡壘,看樣子要打持久戰。向榮想:石逆扼守金田咽喉,阻止官軍深入,真心腹大患也!他又想道:東鄉是塊硬骨頭,是輕易啃不動的。不如避實就虛,巧取金田。

當天晚上,向榮把烏蘭泰請來,用協商的口吻說:“石逆達開,扼守東鄉,意在阻我深入腹地。本帥不願與他糾纏,另有破敵之策。我擬借給將軍兩千人馬……”還沒等向榮說完,烏蘭泰就搶著說:“某願為先鋒,與匪決戰!”向榮笑了:“將軍領會錯了。我意求助將軍率領兩千人馬,假意進攻東鄉,把石逆牢牢吸引。本帥率兵翻過雙髻山,直插石逆後方,切斷石逆的退路。到那時,你我前後夾擊,何愁石逆不滅?”烏蘭泰的眼睛一亮:“向帥真神人也!”

次日清晨,烏蘭泰點齊兩千人馬,拔寨起程。臨行時,向榮一再囑咐:“將軍牢記,此行意在虛張聲勢,要做到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牢牢把他拖住,千萬不要被石逆發覺這是疑兵!否則,此計就要落空了。”烏蘭泰滿口應承,領兵而去。

烏蘭泰走後,向榮馬上傳令拔營起程,奔雙髻山。嚮導在前面帶路,按向榮的命令,避開大道,走山問小徑。六七千名軍兵,拖著大炮輜重,爬懸崖,翻峭壁,走山谷,淌大河,真是困難重重,官兵們不住地叫苦。怎奈向榮治軍甚嚴,誰也不敢公開說一個“難”字。次日破曉,他們來到雙髻山下。嚮導對向榮說:“我們越過這座大山,就插到東鄉的背後了。”向榮馬上命令:“就地休息一個時辰,然後翻山!”

這些官兵,走了一天一宿的路,又困又累,又渴又餓。一聽讓他們休息,如獲大赦,立刻就地倒下,眨眼之間,就呼呼地入睡了。只苦了那些哨兵和伙頭軍,還得站崗、做飯。

向榮也不休息。他從馬上下來,就和嚮導登上一座山頭。往遠處眺望:見山巒疊蟑,漫無邊際;再看眼前:有兩座大山連在一起,形如女人髮髻,又像兩個巨人,手拉著手,擋在面前,雲霧茫茫,遮得山頭忽隱忽現。一股股瘴氣,在山谷中慢慢浮動,山勢特別險要。

向榮目測了一下距離,又算了一下翻過這座大山的時間。怕自己算得不夠準確,又問嚮導:“要翻過這座大山,一上一下,有無八十里路?”嚮導回答說:“順大道走,只多不少。”向榮又問:“要走山間小路,需要幾個時辰?”“這個……”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