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速度返回東鄉。太平軍忘記了疲勞,翻山越嶺,涉水過河,有的腳上磨出血泡,有的走瘸了腿,終於在二更天左右,來到了東鄉的左山坡上。同時,石鎮倫帶的那隊太平軍,也來到右山坡上。石達開和石鎮倫同時命令弟兄們好好休息一下,準備好刀槍弓箭,等待命令,殺妖立功。太平軍個個興高采烈,摩拳擦掌,準備殺敵。到了三更,石達開一聲令下,弟兄們的倦意一下子都跑光了,一躍而起,抖擻精神,挺身投入了戰鬥。單憑這點,官兵就做不到。難怪烏蘭泰說,他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書接前文,烏蘭泰看到對方帥旗上那個“石”字,就知道面前的將領準是石達開。這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他像瘋子一樣,“哇呀”一聲,直奔達開撲去,摟頭蓋頂就是一刀。石達開左腳踹鐐,將“胭脂紅”往旁一閃,烏蘭泰的大刀就砍空了。石達開使了個鳳凰單展翅,平推三環寶刀,奔烏蘭泰脖頸砍來,烏蘭泰趕緊躬身縮頭,三環寶刀從他的頭盔上掠了過去。烏蘭泰挺起身來,掄起大刀砍石達開的馬腿。胭脂紅一聲嘶鳴,縱身一跳,從烏蘭泰的刀上越過去了。這一下子,把烏蘭泰的鼻子都氣歪了,心裡說:怪不得石達開特別厲害,原來他的戰馬都會武藝!
書說簡短。兩個人戰了七八個回合,沒分勝負。石達開急了,把三環寶刀掄得上下翻飛,風聲“嗖嗖”作響。烏蘭泰兩眼緊緊盯住對方刀頭,揮舞著大刀,頻頻招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漏蹄”,烏蘭泰稍稍沒注意到,就被石達開一刀砍在他的左肩上,“喀嚓”一聲,鎖骨折斷,鮮血染紅了御賜的黃馬褂。要不是他身披重甲,這一刀早把他的膀子砍掉了。烏蘭泰疼得“嗷嗷”直叫,差一點兒從馬上摔下去。清將伊克但布、佑仁、馬兆奎三騎飛出,戰住達開。烏蘭泰的親兵急步擁上,把烏蘭泰搶救下來。軍醫官馬上進行搶救和包紮,還給他吃了止疼藥。烏蘭泰坐在馬上忍痛觀戰,只見自己這方面雖然上去三員戰將,但也抵不住石達開一人,幾十個回合就招架不住了。他清楚地看到,如果不能突出去,勢必全軍覆沒。寧肯鋌而走險,也不能束手待斃。他想到這兒,一手持劍,厲聲喝道:“衝出去,退縮不進者斬!”他忍著傷痛,催馬衝向太平軍。
又一次殘酷的搏鬥開始了。雙方混戰到一起,不斷有人倒下去。戰馬嘶鳴、傷兵哀叫,殺聲、罵聲、槍聲、炮聲和兵器的撞擊聲攪在一起,震得山谷不斷髮出迴響。官兵一心想往外突圍,無心戀戰,一個勁兒地往外衝;太平軍齊心滅官兵,決不輕易放跑一兵一將。只殺得官兵人頭落地,鮮血流淌。最後,烏蘭泰帶著殘兵敗將,好不容易才闖出了重圍。
這時,天已大亮。烏蘭泰一口氣兒逃出五十餘里,回頭看看,太平軍沒有追來,這才勒住戰馬。他一查點殘兵,只剩下二百來騎兵了,不由得仰天長嘆:“咳!我烏蘭泰領兵多年,沒想到竟敗在無名之輩的手裡,有何臉面向皇上交待?”說罷,就要橫劍自刎。眾將急忙上前勸說,他才把劍放下。伊克但布說:“常言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據說,向軍門已經帶兵前來。他一來,就替將軍報仇了!”烏蘭泰點了點頭,這才帶領殘兵敗將,順著山路,奔永安州而去。
烏蘭泰正在往前行走,突然發現對面來了無數人馬,不由大驚失色。他定睛細看:原來是清朝官兵,從旗號上認出,是廣西提督向榮的人馬。烏蘭泰轉憂為喜,急忙催馬上前,與向榮相見。
書中交待:向榮奉了廣西巡撫周天爵的差派,調動人馬,離開永安,往金田進發。按理說,他應走在烏蘭泰的前面。他之所以這時才來,有幾個原因。前文書說過,向榮綽號鐵公雞,是一隻狡猾的狐狸,頗有些帶兵經驗。他也看不起太平軍,可是他不像烏蘭泰那樣驕狂。他接到命令後,先派出大批細作,刺探太平軍各方面的情況,對太平軍的規模、駐地、兵器、將領、戰略、戰術等情況,基本上都摸清了。這怎能不費些時間?同時,他感到自己兵力不足,又從各州縣調來綠營兵五千人,加上他的人馬,合起來足有八千之眾,號稱萬人。他把全軍分成前、後、左、右、中五營,打起仗來好前後兼顧,左右策應,使全軍形成一座活動的大堡壘。他深知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想盡一切辦法,弄來一百門大炮,兩千條火槍,拼湊了一個神機營,由他親自指揮。向榮還想了一個絕招,挑選忠於他的軍兵五百人,成立一個督戰隊,讓他的副將——滿人齊里布率領。如發現有人臨陣怯戰、畏縮後退者,就地正法。這些事情,都需要一定時間。另外,他聽說烏蘭泰已經走在他的前面,便又派人刺探烏蘭泰和太平軍接火的情況。當他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