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宋太祖一項詔令。這項詔令規定,朝廷給海商以從優獎掖,每年年終支出官費三百貫,排辦筵席,由市舶提舉和州官“犒設諸國蕃商”。
在宋初,200貫錢就可讓高階將領願意放棄國防部長的職位,“年終犒商宴”卻要支出300貫,由此可見趙匡胤對商人的大方。
最初,在年終犒商宴上,官員們要挨個給海商進酒,感謝他們這一年所交納的稅收,同時還要給海商們分發紅包,這份紅包裡包的就是“年終退稅”。
宋代的“年終退稅”是在盛宴上,由官員們恭恭敬敬雙手呈遞上來地,他們一邊給你年終紅包,一邊連聲感謝你對他工作的支援。
官府提倡的年終犒商宴,由此引發了民間追風,於是,中國就有了年終大宴小宴吃喝不斷的風俗。首先追風的是各級官衙,由長官出面宴請下屬,感謝下屬一年地辛苦,分發紅包。接著官吏奔赴各鄉,與鄉老們舉行鄉飲酒禮,感謝父老鄉親們地支援……
隨後,各家商鋪也自發行動,商鋪老闆在年終要邀請夥計吃上一頓年夜飯,席上,老闆們也會像官府一樣,給自己的夥計發一份紅包,感謝對方一年地努力工作……
“年終宴啊,時間足夠了。諸位大人等著,到時我會給諸位、給那些藩商獻上一套炎黃大餐”,趙興滿口答應。
午宴完了,眾官員眼睛只往廖小小與胡姬身上看,趙興卻沒款待他們歌舞的意思,他站起身呼喊:“來人,轉舵回航!”
“咳咳……”王子韶輕咳兩聲,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轉頭望著艙外。
這一行眾人皆有所獲。回去的路上,趙興張用與那些官員同路不同行。趙興與張用騎馬,那些官員坐轎子。轎子那種慢騰騰的速度不是趙興這種急性子所習慣的,他與張用打了個招呼,翻身上馬,提前向密州城進發。
張用帶了三十名隨從,不,應該說“效用”與“都管”;趙興帶了那八名廓爾喀武士。張用只有自己一個人騎馬。趙興這一行九個人騎著九匹高足大馬。
原本張用受那些隨從的拖累,在路上不敢飛馳,如今有了趙興的保護。再加上那八名凶神惡煞的高山武士,他在半路上就甩下自己的隨從,領著趙興快馬向密州奔去。
“沒想到,你這廝走哪都帶著馬……這馬這麼高大。你怎麼把它搬上船地?”張用迎著風斷斷續續的問。忽然間。他想起一事,又問:“那位源業平最近從倭國運來幾匹馬,聽說也是陸奧馬,怎麼他的馬遠不如你的馬高大?你有什麼秘訣?”
趙興翻了他一眼:“我那船隻有半船貨,上層甲板全空著,放這幾匹馬進去,自然寬敞。我帶著馬來,是因為這個官銜雖是文職,但接觸的都是軍漢。有馬在身邊,方便。
嗯,至於我的馬比常見倭馬還高大嘛……秘密!我一般不告訴別人,既然你問起,我悄悄告訴你——這馬還有西班牙與阿拉伯血統……這倆國家你不知道?瞧。我就說了嘛。你知道也沒用!“
這一群人鮮衣怒馬竄進密州城時,引得路人紛紛側目。張用不管不顧。直衝到自己的府邸才翻身下馬,將馬送給照料的人後,他領著趙興來到大堂。
張用的團練使大堂倒沒有掛上白虎接堂地大扁,大堂裡已經坐滿了人。趙興是正八品,八品以下的官員都在這,他們大禮參見,而後分兩班坐定。
張用很給面子,本來他該坐在大堂的正位,但今天地主角是趙興,他將正位移開,與趙興的桌子成八字而立。
粗粗點過一遍名冊,趙興合上了名冊,遞給在一旁的源業平,劈頭就說:“我要各指揮的空額,八個指揮,每個指揮給我五個都地空額。”
在座地沒有指揮,都是些指揮之下的“都指揮”、“都管”、“都監”。而指揮與趙興平級,與他們見面就不是召見了。所以他們沒出現在這個場合。
這些官們面面相覷,臉色都很難看。心裡在嘀咕:這也太黑了吧,拿走一半的空額,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趙興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額存我拿走一半,兵闕繼續歸你們。換句話說,我只拿走空額,樞密院下撥的那些錢糧仍舊歸你們,不僅如此,每個空額我還肯支付你們一定錢糧——我租下你們的空額。”
在座的人這才明白過來,但大宋朝也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有人花錢買那些不存在的“額存”幹嘛?一名都管憋不住跳出來問:“籤判,不知大人願意付多少酬金租那些額存?”
趙興和顏悅色的反問:“你認為多少合適?”
那人回答:“上等兵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