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9部分

對幾件事情,還是十分上心的,一是南倭北虜,二是江南市舶,三是各級人事變動。因為前者關乎他的國土安全,次者關係到他的錢袋子,後者則是至關重要的人事權。把這三方面抓好了,帝國就亂不到哪裡去。

對於邊事,總體來說是南喜北憂,從嘉靖三十九年起,南方的抗倭形勢便漸漸好轉,在蘇松一代倭寇絕跡後,戚家軍奉命南下,在臺州九戰九捷,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萬餘的輝煌戰果。戚繼光和他奇蹟般的軍隊,自此威震天下。極大地鼓舞了明軍計程車氣,也向屢戰屢敗的大名官兵,指明瞭取得勝利的道路。

各省將領紛紛來到戚家軍營,學習戚繼光的治軍之法,觀摩戚家軍的行軍作戰。戚繼光也不敝帚自珍,將自己與沈默合編的《紀效新書》,傾囊傳授給諸位將軍。在戚家軍輝煌的戰績面前,沒有人質疑寫書人的資歷,反而奉為圭臬,回去後紛紛照著組建新軍。

此時,正是東南軍改的黃金時機,沿海的衛所軍隊,在倭寇數年的衝擊下,已經名實俱亡、從地方到朝廷,都在現實的壓力下,沒有人願意恢復戰鬥力低下的衛所;那些在殘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們,全都一股腦的改為募兵制,以豐厚之資招募勇武之士,效仿戚家軍的賞罰制度、作戰陣型,戰鬥力很快飛躍提升。

對於明軍的進步,作為對手的倭寇最有發言權,在十年前,一百個倭寇,在幾個精銳武士的率領下,便敢向上萬明軍發起衝擊,還能戰而勝之,殺敵無數;到了五年前,同樣的倭寇,就只敢衝擊上千人的明軍隊伍了;到了這幾年,情況變得一年比一年糟糕,幾乎在人數相當時,倭寇也沒法佔到優勢了,如果碰上比較生猛的‘俞家軍’、‘譚家軍’、‘盧家軍’、還要被人家以少打多;若是碰上戚家軍,直接望風披靡,趕緊逃命要緊。

而且在群眾基礎方面,胡宗憲在給嘉靖的奏疏中,曾一針見血的分析道:‘為什麼以前年年抗倭。倭寇卻越抗越多?關鍵是老百姓沒活路,才有那麼多人鋌而走險,下海入夥;所以微臣這些年,做的最多的,不是指揮軍隊作戰,而是讓老百姓有活路,老百姓能合法的掙到錢,一家人不愁吃穿,誰還會剃了頭冒充倭人?’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透過一系列減租減賦、保護私產、鼓勵工商、興修基建等開明政策,幾年下來,逐漸為大明朝挽回了失去的民心,而且市舶司的開設,更是讓士紳百姓不需要透過走私討生活,將倭寇賴以生存的基礎連根拔起,再不會出現老百姓主動給倭寇帶路,為其提供補給的難堪情形了。

倭寇們惶恐的發現,現在他們想要補充人手,都比以前困難許多,只能透過搶虜人口的方式來完成,可那些強迫入夥的老實人,豈能跟自願下海的亡命徒相比?戰鬥力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幾方面綜合因素,抗倭形勢一片大好,現在山東、江浙、福建北部的倭寇基本被肅清,現在戰場已經南移到閩南、廣東一帶,離大明朝的錢糧重地越來越遠,對帝國的威脅自然也越來越小。

這讓嘉靖皇帝分外欣慰,對胡宗憲、戚繼光等人更是大加讚賞,不吝獎勵,甚至連嚴閣老也跟著沾了光……胡宗憲能以區區巡按掌東南六省軍務,與嚴閣老的破格提拔有直接關係。嘉靖每念及此,都會說嚴閣老為國選材,眼光確實是好。

在徐階看來,胡宗憲的存在,才是嚴嵩遲遲未去的關鍵所在,為了穩定東南局勢,嘉靖絕不會讓嚴嵩倒了,不然牆倒眾人推,砸死了胡宗憲,誰敢保證朝廷費盡舉國之力,死了幾十萬人,才取得的優勢,會不會出現反覆呢?

東南抗倭形勢一片大好,北邊的俺答卻很不老實,完全把大明北方數省,當成了自家的牧場,想來就來,想去就去,想殺就殺,想搶就搶;雖然朝廷已將剛剛服闋的楊博,派為三邊總督,直面俺答的主力,但蒙古人來去如風,避開楊博,盡情在遼東、山西、宣大這些地方劫掠,一樣讓大明朝焦頭爛額,卻只能忍氣吞聲,等著南方徹底平定,再掉回頭來收拾北邊。

問完了邊事,嘉靖問徐階道:“嚴世蕃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徐階早就等這句了,便一臉深思道:“三法司查得倒很賣力,只怕最後的結果不能服眾。”

“為什麼呀?”嘉靖道:“我大明朝還有三法司會審更高的級別嗎?”

“不是級別問題。”徐階小聲道:“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三位堂官的身份……”

嘉靖明白了,緩緩道:“你是說,他們都是嚴閣老提拔起來的?”

徐階唯恐引得皇帝不快,輕聲道:“雖然嚴閣老不會要求他們網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