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則分別負責樞密院的軍務和都察院、大理寺等監管、審理等重大事務,以與首輔大學士相互制衡。
除了三個大學士之外,六部的尚書、樞密院的兩個副使,以及都察院的督察御史、大理寺的寺卿等人都將被加封學士頭銜,同樣擁有參與內閣會議的權利。
不過在具體的權利上,學士的權利自然要比大學士要低上許多,而且分別歸屬於三個大學士領導,同時他們都是將來的大學士人選。
中樞機構在大致上與明朝是相同的,不過在具體方面卻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一點便是大學士的任期制度和致仕制度。
為了防止將來有大學士獨斷專權,長期把持住大學士的職務的情況出現,楊渥特別規定凡是大學士以五年為一屆,到期限後就要改選,一個人最多隻能擔任兩屆大學士。
這麼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權臣的產生。
當然,楊渥也知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永遠不可能限制住人。
即便是在後世的花旗國,同樣不可避免的出現連任四屆總統的情況,而毛熊國更是出現了某人當完總統當總理,當完總理再當總統的情況。
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楊渥可不會認為自己做了這個規定後將來就會萬事大吉,但至少有這個“祖制”在,後世人在形事之間多少還是要受些約束。
至於致仕制度,楊渥規定年滿六十五歲的官員除非是大學士,否則必須致仕回家養老。
楊渥需要的是能治理地方的能臣,而不是開設養老院。
除此之外,楊渥又大大加強了大理寺的職權。
在歷代中國,行政權和司法權是不分家的,地方官府一方面作為行政主體,不僅負責地方的日常管理,更是負責刑獄、審判等職責,這就給地方司法的**帶來了可以操作的空間。
所以楊渥決定將司法審判權從地方官府中獨。立出來,由大理寺下設各級法院負責審理案件;又在都察院下設立各級檢察院,負責監管和檢查。
這樣一來一旦地方有犯案之事的時候,先由地方官府進行偵辦,不管是偵查還是緝捕罪犯的事情,先由緝捕來完成,然後交給各級檢察官來稽核,最終起訴到法院來進行審判。
到時候該殺的殺,該判罪流放的流放,這樣相互制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地方官在地方上一手遮天,大興冤獄的行為。
此外,法院和檢察院因為是獨。立執行,這樣就能單獨招收那些懂法之人來擔任,避免了以前那些地方官員不懂法亂來的行為。
說白了楊渥的目的就是初步建立起一個類似後世的司法系統,為以後可能的改革做好準備。
至於地方機構,楊渥的打算同樣是按照明朝的制度來,這一點楊渥其實已經做了很多,並不需要做多大的改動,甚至直接用現在的地方架構都可以了。
具體來說,就是將地方分為三級行政區劃,最上一層級被楊渥正式定名為行省,如今設立了江西行省和浙江行省這兩個行省,將來應該還會設立福建行省,湖南行省等,至於淮南以前的老地盤,則被楊渥劃分為直隸,也就是直接歸屬於中樞管制。
而行省之下則是州、府這一層,州和府的再下面就是縣這個層級的行政區劃,具體變動並不多。
除此之外,楊渥還設立了“衛”和“監”這兩個特殊的行政區劃,其中“監”是國家經營的礦冶、鑄錢、牧馬、製鹽等專業性的管理機構,而“衛”則是在一些險要之地設立,負責戍守一方。
最後一點便是楊渥新成立了兩個州,一個是將海陵縣升為泰州,將嘉興升為秀州。
總的來說,在地方行政機構上楊渥做出的調整並不多,或者說需要做調整的地方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確定完這些最重要的事務後,卻還有一些特殊的事情需要楊渥頭痛。
首先一點便是妻妾的問題。
楊渥既然開國稱王,那麼子嗣不豐的問題就是不再是楊家的家事,更是成了吳國的國事。
如今楊渥還只有三房夫人,這在這個時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且不說那些風流好色的朱溫、劉仁恭、王建等人,便是生活極為節儉的楊行密都遠遠不止三個妻妾。
所以當楊渥正式建國的事情確定之後,高勖便跑到楊渥面前來一臉嚴肅的道:“……如今大王子嗣不豐,實非國家之福,請大王下令廣選秀女,以充實後宮!”
“什麼?選秀女?此事太過擾民,絕不可能!”楊渥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