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三國時代以來,就被中國稱為倭國,士大夫們對之動輒嗤之以鼻,對其不以為然。在當時整天高唱著“盛世”凱歌,做著“****上國”迷夢,四處充盈著虛驕氣息的中國社會看來,日本只不過是個化外的蠻夷。然而,就是這個一貫被中國瞧不起的東鄰小國,在學習了一些西方先進技術後,竟然肆無忌憚向中國發起挑戰,並打算侵佔中國的疆土,由此在中國社會引起的震動不啻於一聲晴天霹靂。海防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得到凸顯。這一次儘管中國海軍戰勝了日本海軍,但中國海防的不足之處也暴露無遺。恭親王奕忻事後曾痛心疾首地在奏章中寫道:“今日而始言備,誠病已遲;今日再不修備,則更不堪設想矣!”並追思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儘管開展了部分旨在自強的事業,諸如建船廠、造軍艦等,但“人人有自強之心,亦人人為自強之言,而迄今仍並無自強之實,從前情事幾於日久相忘”。認為應當立刻拋開以往的成見,採取果斷措施,儘快加強國家的海防實力。
朝野間加強海防的呼聲日高,而京津一帶的海防不足則凸顯出來。在和日本達成和約的當天,林義哲便下令將“威遠”、“橫海”、“康濟”三艘巡洋艦和“飛鷹”號高速通報艦按照之前和李鴻章的約定調歸北洋統轄,此外還將成為船政水師練習艦的日本戰利艦“龍驤”號也借調給北洋,以充實北洋防務。這四艘軍艦的加入使北洋的海上作戰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但北洋地區的陸上防衛,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是以在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向總理衙門熱情推薦英國製造的新型倫道爾式炮艇時,一下子便引起了文祥等人的注意。
早在1874年10月23日,中國和日本緊張談判之際,取代李泰國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經由上海向他在倫敦的忠實部下金登幹發去了電報,稱中國方面打算外購軍艦。事實正是如此,在日本的強烈刺激下,繼中途夭折的阿思本艦隊之後,中國近代第二次外購軍艦的活動漸漸拉開了帷幕。與第一次購艦活動用於鎮壓國內起義的目的不同,這次購艦主旨相當明確,就是鞏固海防,抵禦外侮。
其實就在日本侵略臺灣,中國朝野上下為之震驚、群情激憤的日子裡,這個西方人的身影就開始頻繁地在總理衙門出沒。身為英國在華利益的重要代言人,赫德敏銳地覺察到中國即將以日本為假想敵擴充海軍的跡象。這位久居中國,深諳中國官場之道的英國人明白這將是影響、控制未來中國海軍走向的重要契機。良機不容錯失,隨即他憑藉其特殊的身份,開始與主管總理衙門的恭親王奕忻密切接觸,做起推銷英國軍艦的生意來。自阿思本艦隊事件之後,雖然在上海、福建等地耗費巨資,經歷了近十年的自造軍艦的嘗試,中國的海防實力有了很大起色,建立起了一支西式蒸汽艦隊,但中國自制軍艦的數量還是太少,因而直接購買西方先進軍艦的提議此時悄悄開始佔據上風。
在中日兩國的海戰結束之後,鐵甲艦,巡洋艦,炮艦這三個艦種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而喜歡誇誇其談的赫德,本人實際對海軍領域只是個略知一點皮毛的外行,將中國人對於外購軍艦的興趣挑起來後,赫德便急匆匆與遠在倫敦的屬下金登幹商討具體如何推銷軍艦。而林義哲、沈葆楨、李鴻章、丁日昌等中國官員從自己掌握的海軍知識出發,急切想獲取的是威力巨大的頭等鐵甲艦。但這種軍艦造價過於昂貴,經歷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戰爭沉重打擊後,清政府的國庫幾乎囊空如洗,加之用兵西北,一時無力負擔,而且大型軍艦對於操艦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也有極高的要求,遽難辦理。很快,赫德和金登幹都注意到了當時世界上一種最新潮的軍艦,一種價格便宜,而且據說是大型鐵甲艦的“天煞”、“剋星”的小軍艦。
第四百二十三章海軍建設方略
這種小軍艦的設計者是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喬治?倫道爾,這種小小的軍艦成為了他一生事業的重要奠基石。由他設計的“堅定”號(Staunch號,中國音譯為“師丹”號)炮艇,是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排水量僅有200噸的小型炮艇,長22。86米,寬7。62米,吃水1。98米,裝備有2臺蒸汽機、2座鍋爐,主機功率134馬力,航速7。5節。和進入蒸汽時代以來,那種比巡洋艦小,航速遲緩,在甲板兩側安放火炮,“以供雜役”的舊式炮船完全不同,這種小炮艦徹底拋棄了傳統的船旁列炮佈置法,而是在船頭露天安裝了一門9英寸口徑的前膛巨炮,巨炮的炮身安裝在一套帶有4個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整個系統異常複雜。平時火炮低座在船體裡,以防重心過高,保持軍艦的穩定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