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鋹匍匐在地,渾身顫抖不敢言語。
劉凌一笑,接過玉璽典冊遞給身後的侍衛說道:“大漢一統天下其勢不可擋,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孤很欣慰。南漢一府四十八州的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也會感念你的恩德。孤曾經說過若你肯降封你為違命侯,孤今日念你善待百姓之功,封你為嶺南公,子孫世襲。”
劉鋹伏地痛哭,並不稱臣道謝。
大漢大軍佔領義州,安撫百姓,查抄府庫,緝拿口賊,與民秋毫無犯,義州百姓皆稱讚大漢軍為仁義之師,並不如傳說中般茹毛飲血。
九月十四日,劉鋹與家人共計四百餘口在原南漢禁軍一千人的保護下前往金陵,路經興王府時嚎啕大哭,稱自己為不肖子孫,愧對列祖列宗。興王府百姓有數百人前往送行,劉鋹唏噓不已。
一千禁軍保護劉鋹到達原唐國境內吉州附近時,遭遇流寇襲擊,禁軍一觸即潰丟下劉鋹及其家人後倉皇而逃。賊寇盡殺劉鋹家人,搶走所有財物。劉鋹全家四百餘口,無一活命。
南漢以西為南詔國,南詔國與南漢世代姻親。劉凌大軍南下時劉鋹曾派使者往南詔國請南詔王發兵救援,正值南詔內亂,南詔國王幾易其主,無暇發兵相助。待劉凌滅南漢之後,南詔國白蠻貴族段思平取得戰爭的勝利,改南詔國為大理。(注1)
聽聞南漢被滅國後,段思平派遣使者前往南漢國內覲見漢王劉凌,呈上順表,願對大漢稱臣。南詔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段思平這樣做倒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真心歸順。北有吐蕃虎視眈眈,段思平此舉是想為大理國謀求一個強大的靠山。
劉凌接見了大理國使者,用漢王印,冊封段思平為大理國王。
段思平晉位為大理國王之後,親自往興王府覲見漢王。但漢王已經離開興王府前往原楚國武安府,段思平又趕赴武安府。到了武安府之後,漢王卻又已經離開正在溪州佈置大軍,段思平隨從勸其返回大理國,段思平斟酌再三後毅然又遠赴溪州,終於在溪州見到了漢王。
在見到了連綿數十里的軍營,見到了大漢百戰不敗的威武之師後,段思平終於對大漢的強大有了更直觀的瞭解,對隨從說大漢軍威之盛天下無所匹敵,凡我臣民,決不可與大漢交惡引來滅國之災。
雖然不知道漢王劉凌在大帳接見段思平的時候說了什麼,但段思平心滿意足的返回了大理國內。
自段思平稱臣後數百年,大理國無刀兵之災,百姓安樂富足。
段思平臨死前對其子段思英說起那日覲見漢王劉凌的場景時,感嘆道:“幸好為父當年追了去,幸好見到了漢王,那個時候為父心裡還想著出兵向北,但見到了大漢之強後才明白不過是痴人說夢罷了。漢王……天縱英才,當世誰可匹敵?臣服於漢王,非恥辱,可保我大理國永世無憂,切記,切記!”
注1:段思平建立大理國這段描寫與史實嚴重不符,請一笑置之。
【第六卷 承平初現】
第五百零一章 沒耐性
大漢大統六年十月,劉凌抽調延州程義厚部漢軍十萬,抽調徵南大軍十萬,又徵集南唐,楚,南漢,南平,吳越降兵合計十萬,以茂元為主帥,孫叔寶為行軍長史,趙二為先鋒,正式打響對蜀國的戰爭。
這次征伐蜀國的戰爭劉凌沒有親自指揮,中原大地大江南北如今只有蜀國未滅,大漢連年征戰雖然國力疲憊,但兵容之盛當世無匹。漢軍的侵略執行的是保留性以戰養戰,給所佔領區域留七分生機,三分充作軍資。江南諸國滅亡,劉凌現在要做的是調派能臣幹吏安定地方。打天下是手段,治天下才是目的。
如今大漢近乎南北一統,巍巍大國三百多州疆土,近乎重現了盛唐時期的版圖。但這並不是終點,充其量算是階段性的勝利而已。
伐蜀之戰幾乎沒有懸念,蜀國雖然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但漢軍兵容之盛幾近無敵。按照劉凌的命令,昭先調派了五百餘艘戰船,兩萬水軍輔助大軍徵蜀。而且如今蜀國內部還有監察院早就安插好的釘子,蜀國宰相毋昭裔已經被糖衣炮彈所腐化。蜀國開國皇帝高祖孟知祥立國不久,如今的蜀國皇帝是孟知祥的第三子孟昶。孟昶才不過十幾歲的孩子,朝政皆由宰相毋昭裔把持。(注1)
主持朝政的人已經成了叛徒,後蜀之戰還有什麼懸念?
當初監察院收買毋昭裔的時候頗為艱難,此人身為宰相,位極人臣,權勢地位錢財對其沒有什麼誘惑力,他主掌蜀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生中能得到的已經差不多都得到了。他為孟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