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位置的傳替叫做“禪讓”

,禹以後變為“家天下”

,但並不是禹的本意,因為禹所傳的人,沒有找對,後來才又找到禹的兒子繼承下來,這才變成家天下。 大家要研究“公天下”的道理,千萬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伯夷列傳》。這篇書很難讀的,這篇書懂了,對於中國的歷史哲學大概也就懂了。這樣才能瞭解司馬遷對於歷史哲學和人生哲學的觀點。說到司馬遷的文章,也可以說有一點壞道。 何謂“壞道”?

世界上罵人文章寫得最好的,是司馬遷;批評文章寫得最好的,也是司馬遷。 好在字面上看不出來在罵人,也看不出來在批評人。 他寫了《史記》以後,在一封給朋友的回信《報任少卿書》中,就說寫了這部《史記》“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我們幼年讀書,只知道司馬遷的文章寫得很美。 把整

453

044論 語 別 裁

篇文章一讀,覺得司馬遷牢騷大了,都在罵人,牛也吹大了。他說周公彙集了中國文化,到孔子是五百年。 孔子整理、發揮了中國文化以後,到他司馬遷時,中間又是五百年。 於是由他來寫《史記》。他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千多年以來,除了周公、孔子和他司馬遷以外,其他的人都沒有思想。 他認為自己寫了《史記》,沒有人看得懂,只好“藏之名山”

,等到將來有人看得懂的時候,再“傳之其人”。

他在《伯夷列傳》中,對於“公天下”的歷史哲學道理,在第一節中就說得很有條理。 他的意思說,不要以為古代“公天下”的“禪讓”是那麼簡單的。 他說堯年紀大了,要找一個繼承人,找到了舜。舜是一個大孝子,堯才把他找來,並沒有立即讓舜當皇帝,要他從基層工作做起,各方面的事情都做,給他經歷,訓練他,一直經歷了幾十年,然後才把國家政權交給他。 所以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上說“傳天下若斯之難也!”這句話表面上看,只是普通的感慨,毫不相干的字眼。 但透過這些字眼,才會知道思想的背景。 他就是告訴我們,一個替國家做事的人,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加上道德才能,經過考察又考察,認為可以傳位才把帝位交給他。這表示傳天下並不簡單,而是非常困難的。舜找禹更慎重了,當時禹的父親鯀負責治水,沒有辦好,犯罪被殺掉了。 舜再用他的兒子禹來治水,大禹治水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胼手胝足,自己下去做工,九年在外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九年中在外工作,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口,都沒有時間回去,(也有人唱反調,寫反面文章,說這是故意假裝給人看,目的想當皇帝。 事實上也可以說作此批評的,沒有行政經驗,一個

454

泰 伯 第 八14

真有責任心的人,實在會忙得沒有時間回家。)

然後也是做了幾十年,舜才把帝位交給禹。 這是《伯夷列傳》講到歷史哲學,然後講到人生,敘述伯夷、叔齊放著國君不當,當隱士去,兩個人逃了。 為什麼從堯舜禹三代的禪讓,說到伯夷叔齊的不當皇帝?

為什麼有人皇帝不當,有人想當皇帝當不到?

他沒有點明,這篇文章很難懂吧!這就是人生觀點,等於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所以這篇《伯夷列傳》,上面是說傳位之難,下面則說有人可當皇帝還推掉不想當,可是他沒有說明,要讀者自己去體會。 現在我們不講這篇文章,到此打住。司馬遷是非常推崇孔子的。 在孔子的觀念中,堯舜禹三代,統治天下,為全國的皇帝,“而不與焉”。心裡沒有覺得當皇帝可貴,而看得很平淡,真正做到只是服務,並不覺得權勢可貴,因此這是真正的偉大,真正的崇高。他接下來便說到帝堯。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蕩蕩乎!

民無能名焉。 巍巍乎!

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

堯以前的歷史,因為沒有文獻,沒有資料的記載。 所以孔子講歷史,姑且把他切斷,從堯開始。 我們現在研究歷史,堯以前為遠古史,只好從甲骨文及古物的發掘來研究。 孔子敘述歷史,自堯開始。 他說偉大的堯,他的道德成就有如天一樣崇高偉大,天的偉大不是說天的空間大,這個天不是物

455

244論 語 別 裁

理世界的天,上古“天”字是一個抽象的代名詞。 天的偉大在於天生萬物於人,而自己既不表功,也不要求回報,更沒有要求大家感謝,自然的,生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