д呶娜俗釹不短剛�危��
447
434論 語 別 裁
且他們對現實的政治,幾乎沒有滿意過的,尤其學自然科學的學者,更喜歡談政治。 我的結論是越外行的越喜歡談內行話。 不知大家的經驗如何?
據我所知,文人更喜歡談戰爭,開口就是應該打。 他們可不知道打仗的難處,自己又沒有打過仗,也不知道怎麼打。等於有人在街上看到別人打架,自己在旁邊吆喝著大聲喊打,可是叫他自己來,只要一揚拳頭,他就先跑了。 這就是歷代文人的談戰爭。 知識分子喜歡談軍事、談政治,大多數絕對外行。 所以我常引用孔子這句話對他們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答道:“這有什麼難?”我說:“你我知不知道基辛格此時此刻看的什麼公文?說的什麼話?你我所知道的情報、資料,都是從報上看來的,並不是第一手資料,可靠性大有問題。 就算是可靠的,在報紙上發表出來的,還是有限,不知道還有多少不能發表的,而且和此刻的現況,又相隔很遙遠了。像這樣如何可以去談政治?
而且政治絕對要靠經驗,不是光憑理論的。 你說某某不行,你自己來試試看,毫無經驗的話,不到三個月就完了。 所以孔子說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那個位置上,不能真知道它的內容。以很具體的事實來說,榮民總醫院某手術室,此時在為某一病人的某一病開刀,你我能知道嗎?即使自己親人進手術室接受治療,而我們被關在門外,他在裡面危險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只隔薄薄的一扇門就不知道。 所以‘謀其政’不是想象中的簡單,要在那個位置上才能執其政、謀其政。“
很不幸的,孔子的這句話常常被人用來做滑頭話,作推
448
泰 伯 第 八534
託詞。 甚至,有些人看見別人用這句話作擋箭牌,都誤認為是跟孔子學滑頭。 所以打倒孔家店的人,也把這句話列為“罪狀”之一,把罪過弄到孔子身上了。 事實上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學以致用,真正的學問,要和作人做事配合。 他也是告誡學生們,對一件事,有一點還不瞭解,還無法判斷時,不要隨便下斷語,不要隨便批評,因為真正瞭解內情,太不容易了。
文化復興運動
子曰:師摯之始,關雄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這裡講到文化的重整,等於我們現在講文化的復興。 孔子周遊列國以後,回到魯國,開始整理文化。 因為時代的盛衰演變中,文化永遠是走在最前面,周代王朝的衰亂已經很嚴重了,所以孔子急於從事文化的復興來力挽狂瀾。 他先從禮樂入手,《詩經》也可以說是樂的一種。《關雎》為詩經的第一篇,“關雎之亂”的“亂”字,古代和現代的意義有所不同,千萬注意。 古代這個“亂”字含有“亂”的反面意義在內,就是“治”的意思——秦漢以上的書,會這樣用,唐以後大多都不會這樣用。 比如“毒”字,在秦漢以前,有治療、痊癒的意思,譬如有人砍了我們一刀,是傷害;而我們手上或腳上生了瘡,醫生鋸下我們一條手臂或一條腿,就不算傷害,反要感謝他的治療,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古代文字少的時候,就有許多字義是借用的。
449
634論 語 別 裁
“師摯之始”
,師摯是當時管理魯國文化的大樂師——不是樂隊的大樂師,勉強說,相當於文化局長,但不只是一個做官的,他本身是個專才。 孔子這裡說,魯國文化經過整理,新舊文化交流以後,非常悠美。 可是跟著而來的,下面孔子又講到文化思想,又提出他的感嘆了。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感嘆當時的社會,一般人的思想與個人的修養,犯了三個大毛病。這三個大毛病,不止是孔子當時的社會如此,在我們看來,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有,尤其現在看來,格外同意孔子的這三句話。 許多人“狂而不直”
,“狂”本來不是壞事,孔子也欣賞狂狷之士,雖然還不夠標準,但是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成為君子,都成為聖人。因此退而求其次,至少是狂、是狷,還有可取之處。“狂”就是豪邁慷慨,心地坦然,交朋友,不對就是不對,說了他,他並不恨你,這類的典型為狂。“狷”
,毫不苟取,不義之財一點都不要,不合理的事情絕不做,很保守,個性獨立而很有道德修養為狷。孔子認為假使沒有君子之人,那麼狂與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