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體,所以也就不需要加以考慮嘍?

如果這麼認為是不是把那部分直接從全體中割裂來看了呢?認為兩部分是隔離的,相互之間沒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和影響?

既然無法從量和質上直接衡量,對那部分存在的可能,那麼就應該成為一個無動於衷的理由,在預設的情況下,理因讓他們去滋生髮展,到最後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嗎?

Sunline

~~~~~~~~~~~~~~~~~~~~~~~~~~~~~~~~~~~~~~

判斷一個明顯的道德現象似乎是十分簡單的。

發現一個就可以處理一個,似乎是可行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明顯的道德現象呢?

對於不明顯的道德現象又如何識別呢?

你能簡單地歸咎於某個東西上面嗎?

那個被你拎出來,代替你承受罪孽的羊羔可能是無辜的啊?

本文可能將探索以試圖揭示一點這些隱藏迷霧後面的真實作為目的之一。

Sunline

~~~~~~~~~~~~~~~~~~~~~~~~~~~~~~~~~~~~~~

蒸鍋的《關於中醫與偽科學的思考》

看了,蒸鍋的《關於中醫與偽科學的思考》後,我發現作者存在這樣一個邏輯,可能擁有這樣觀點的人還有不少。不知道,我描述的,是不是存在這樣一個可能?

完全根據條件,如果條件不成立,那麼這部分理論就不是科學的了。

既然這部分不是科學,那麼就應該否定這個部分,也就是毀滅這個部分,使其不再產生影響。

讓符合條件的,“科學”的部分發展。

讓不符合條件的,“不科學”的部分不再發展,也不再從或對這部分加以探索了。

這麼“科學”就會相對××地得到發展了。

如果發現事實與條件衝突,那麼可以根據事實來修正條件,但是原則絕對不能變,即根據條件進行判斷,對不符合條件的部分全部切除,只讓符合條件的部分發展。

請問這麼個邏輯就是“科學”嗎?“真實”是這個樣子的嗎?

幸好,有人還知道“條件”,不是真實,“判斷”的邏輯同樣不是真實。但是看看歷史,不知道這個的用相對固定的“條件”加上“判斷”佔不佔主流?出現了多少的犧牲品?現在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原先那些固定的可能發展了,最少顯得不那麼的固定了,而原先那些犧牲品們成為了主流,又帶來了新一輪的“固定”,現在是以“科學”這個頭銜出現的,不知道這麼搞的本身符合他們所認為的“科學”嗎?

Sunline

~~~~~~~~~~~~~~~~~~~~~~~~~~~~~~~~~~~~~~

蒸鍋的《與“戈壁一僧”的對話》

如果說,真實下不可分。

或者說,一種情況下的不可分,

另一種情況下人們的分,

要研究人們的分,一種“相對”就出來了,

因為人無法真正瞭解絕對。

所以分的並沒有錯,一種“相對”就出來了,但請注意,分的結果即是固定的,

人看到後,在頭腦中也會出現一個固定的,他們作出判斷,其實就是判斷自己頭腦中的那個固定的,沒有對這個固定可能的發展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對這個固定可能的發展作出判斷,不管這個發展是自己頭腦中的還是被外界固定的或者是作出外界固定的人的頭腦中。只要判斷不把自己頭腦中這個固定的發展的可能湮滅就好。

因為,分的結果又是可能發展的。

Sunline

~~~~~~~~~~~~~~~~~~~~~~~~~~~~~~~~~~~~~~

蒸鍋的《關於盜版》

原文1:知識作為全人類的共有的財富,“許多人”就不認為應該為個人謀利。

這個“許多人”的定義是什麼?包不包括知識的設計者?

那麼設計者就不應該由他設計的東西,如果那是知識的話,獲取任何利益?

或者說知識的設計者因該滅亡,如何環境不為他們額外地提供收入的話,他們無法從他們的工作-思考中獲得維持他們生存和發展的東西,利益中的一種或多種?

如果現在的環境沒有這樣的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