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騎兵師總兵於毒,副總兵徐翕。第四軍團的總兵力在四萬餘人。
四個野戰軍團總計兵力十二萬五千人,戰馬兩萬餘匹,麟選的都是目前各支軍隊中的精銳之士,除了第一軍團之外,其他的各個軍團則是將各處的人馬全部打亂混雜重新編組而成,除了個別的部隊成建制地保留了下來,如原來的幷州狼騎,現在劃歸到了張遼所屬的第四軍團,高順的陷陣營,劃歸到了關羽的第二軍團。其他部隊,則全部進行了混編。
關於四個都督的人選,劉澤親自擔任第一軍團的都督,自然是無可厚非,第二第三軍團的都督由關羽和張飛來擔任,多少也沒有出大家的預料,一來關羽和張飛是劉澤的異姓兄弟,二來無論其勇略還是戰績,關羽和張飛都算得上是實至名歸。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張遼居然能與劉關張三兄弟比肩而立,成為第四軍團的都督,一舉超越在劉澤手下戰功赫赫的趙雲,就是象太史慈、徐榮、張郃這些名將,也都完全不遜色於張遼。許多的人都很奇怪劉澤為何會對張遼青睞有加,要知道張遼不過是新降之將,不但寸功未立,而且在呂布帳下,也未多見有什麼出彩之處,反倒是鋒芒畢露的高順似乎還強過張遼一頭。所以讓張遼出任第四軍團的首席都督還是引起了一些異議,許多人建議劉澤重新考慮一下四軍團的都督人選。
不過劉澤似乎看起來胸有成竹,顯然他對張遼是極其信任的,力排眾議,竭力維持原定方案。唯一有資格一爭都督之位的趙雲似乎也並不感冒,根本就沒有出面來爭這個位置,而是欣然地接受了第一軍團副都督的位子,所以張遼這才順利地坐上了第四軍團都督之位。
四個軍團的四位參謀軍事,都是頂尖的謀士人物,各歸其位,別無異議。(未完待續。。)
第427章 第三軍團
除了野戰軍團,除了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殘之外,徐州軍還有三四萬的人馬,被劉澤編入了各郡國的城防兵之中。每郡國都設有一旅的城防軍,人數正好是三千人,各郡國下屬的縣,依大中小縣規模,大縣置城防兵一營五百,中縣置城防兵一營三百,小縣置城防兵一營兩百。劉澤治下一共六個郡國,置六個都尉,共計城駐守城防兵一萬八千人。徐州五郡治下六十二個縣,沛國治下二十一個縣,總計八十三個縣,平均按每縣三百駐軍,共需城防兵二萬五千人。再加上一些緊要隘口的駐軍,徐州城防軍總兵力大約要五萬人,缺口部分從當地徵募,反正縣兵只是平時維護治安,剿匪緝盜,真正要打仗的話,幾百人就能守住一個縣城,那幾乎是扯淡。所以從野戰軍團到郡國城防兵再到縣兵,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呈遞減的狀態,最大可能地保持野戰軍團的作戰能力。
劉澤雖然兼任著第一軍團的都督之位,但他身為徐州牧,徐州軍的最高統帥,自然沒給自己授銜的道理。此次的授銜,涵蓋了徐州軍的所有軍隊,包括野戰軍團,郡國城防兵和縣兵。准將以上的將領由劉澤親自授銜。
關羽、張飛、張遼三將被授予了四星正將軍銜,趙雲、徐榮、高順、臧霸、張郃、太史慈、高覽等七將被授予了三星副將軍銜,潘鳳、陳到、管亥、周倉、曹性、徐宣、武安國、廖化、於毒、孫觀、郝萌等十一將被授予偏將軍銜。方悅、孟坦、俞涉、成廉、尹禮、吳敦、魏續、穆順、毛暉、侯成、徐翕、宋憲、許眈等十三將被授予裨將軍銜,章誑等三十九名旅都尉和王猛等六名郡國都尉及十二名校尉、錦鷹衛各分署統領被授予了准將軍銜。
校級軍官的授銜在各個軍團內部進行,由軍團都督親自授銜。第一軍團校級軍官也享受了將級軍官的待遇,由劉澤親自給授的銜,一個小小的副校營副能得到這樣的殊榮,不禁是喜極而泣。
尉級軍官的授銜由各師總兵主持。各郡國的城防兵和縣兵的校尉級軍官都由各郡國都尉來授銜。普通士兵的授銜則是在各營進行。
東點軍校的授銜也同步進行,教官按不同的職位被授予了副校至上校的軍銜,學員們則是被清一色地授予了三等准尉的軍銜。
各軍團的參軍俱是文職,不在授銜之列,四星正將享受的是二千石待遇。參軍與都督是同級的。同樣也給予了二千石的待遇。同時,簡雍和糜竺也被授予了二千石,簡雍是總攬財政大權,糜蘭是負責總後事務。
軍隊編組完成之後。新軍就正式地建了起來。但劉澤遠沒有輕鬆下來。下一步還需要建立完備的預備役和徵兵體系。戰事一開,軍隊的傷亡和減員將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後備兵源體系。適時地補充兵源到缺員的營旅之中,才能讓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