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字與傳世《蠻書》頗不類,倒很像後世方誌中語,恐是傳聞之誤,實則樊氏書明中葉以後便已不傳。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館臣始從《永樂大典》中將樊氏書輯出,仍依《新唐書·志》分為十卷,並取《新唐書·南詔傳》及《通鑑考異》為之校勘。《蠻書》從此遂又流傳於世。今除《四庫》本外,有《武英殿聚珍版》本一稱內聚珍本,乾隆時《知不足齋》本,廣雅刊《聚珍版叢書》本,《琳琅秘書叢書》本,《漸西村舍叢書》本,《雲南備徵志》本,凡六種版本。《知不足齋》本以下都出自內聚珍本,略有是正;而內聚珍本、《知不足齋》本兩種也不多見。內聚珍本大概以文淵閣《四庫》本為據,《提要》作於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時間最早。文淵本在四十七年,文津本在四十九年,兩本《提要》文字相同,而與內聚珍本有出入,書內文字也略有異同。據我的推測,《大典》內的《蠻書》,大概是絕大部分收於一韻之內,所以在國內見到《大典》最多的趙萬里先生,就沒有見到引用《蠻書》的《大典》,在國外見到《大典》最多的王重民先生,他說也只見到一條。大約引用《蠻書》的那一本《大典》,在庚子或不知道甚麼時候,一定佚失了。
因為《大典》原本不存,今日《四庫》本《蠻書》有無訛誤,就很難勘正。但是今本《蠻書》中時時夾有《四庫》館臣案語,從那些案語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現行本《蠻書》,有些地方是經館臣誤改的。如:現行本卷四《名類》第四首紀爨歸王襲殺蓋聘、蓋啟父子,蓋聘、蓋啟《大典》原作孟軻、孟啟,館臣據《新唐書·南詔傳》改正,作蓋聘、蓋啟。唐《張曲江文集》卷十二有《敕安南首領爨仁哲書》,其中就有升麻縣令孟聘之名,由此可知《新唐書》誤〃孟〃為〃蓋〃,《大典》作〃孟〃不誤,只〃孟聘〃誤作〃孟軻〃而已。《四庫》館臣未能廣徵唐人書,遂有此失。
還有《大典》本《蠻書》有很多脫落錯誤的地方,現在從類書如《太平御覽》以及金石文字中,可以補正不少的字句。如《御覽》時引《南夷志》,就是《蠻書》的另一名稱。《蠻書》卷一《雲南界內途程》第一石門路一段末〃大部落則有鬼主〃以下,文字脫落,致不可通。《御覽》七八九暴蠻等部落條引《南夷志》,正是今本此段,文字完整,今將《大典》本《蠻書》及《御覽》引《南夷志》這一條分列如次,以資比較。
蟲工木橋◇。◇歡◇迎訪◇問◇
第48節:五 樊綽《蠻書》(2)
〃大部落則有鬼主,百家二百牛馬無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大典》本《蠻書》)
〃大部落則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用相服制。土多牛馬,無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御覽》七八九暴蠻引《南夷志》)
《四庫》館臣輯《大典》本《蠻書》,不知利用《御覽》所引《南夷志》來校勘,致今本多留遺憾,這是很可惜的。此外滇南金石文字,也有可以補正今本蠻書的。如《大典》本《蠻書》卷一《雲南界內途程》第一石門路一段說石門路於天寶以後,路遂閉絕。至貞元十年南詔歸化朝廷,發使冊命,但是清溪開路又因吐蕃侵略不通,於是〃其年七月,西川節度韋皋乃遣巡官監察御史馬益閉石門路,量行館〃。〃閉石門路量行館〃七字,頗難索解。現在從袁滋的刊石題名中〃署巡官監察御史馬益統行營兵馬,開路置驛〃的一句話裡,可以知道今本《蠻書》的〃閉石門路,量行館〃七字,原來應該是〃開石門路,置行館〃,〃開〃、〃置〃二字。展轉傳寫,訛成〃閉〃、〃量〃,如此而已。
不過《四庫》館臣輯校《蠻書》,雖有疏漏之處,卻也煞費苦心,不應該埋沒了他們的功勞。《大典》本《蠻書》原有不少錯簡,如今本卷四《名類》第四獨錦蠻條末有五十八字,與上下文不相應,卷五《六》第五篇首有五十二字與下文無關,卷八《蠻夷風俗》第八篇末一條紀行軍律令,不屬風俗範圍,館臣指出這些錯簡應在的地方,都很有道理。所以今本《蠻書》雖藉大典而倖存,然而仍待博採唐人紀載,金石文字,以及地理學、民族學、語言學的調查,好好的校勘和還原。有了一個比較可靠的本子,然後可以進一步談到研究。有清三百年樸學運動中,對於西南史地的研究,實在是太寂寞了。
《蠻書》分《雲南界內途程》、《山川江源》、《六詔》、《名類》、《六》、《雲南城鎮》、《雲南管內物產》、《蠻夷風俗》、《南蠻條教》、《南蠻疆界接連諸番夷國名》,共凡十卷。書內包括中古時代雲南的民族、歷史、地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