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城的裕謙才真正見識了英軍火炮的威力。不久英軍登陸部隊也迂迴而至,向清軍陣地猛攻,清軍本來就被炮火轟得肝膽俱裂,又見這些“鬼子”竟然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根本不是膝蓋不會打彎,頓時無心戀戰,紛紛潰逃。據裕謙家丁餘升後來的敘述,此時在鎮海縣城東城牆上觀戰的裕謙似乎已經神情恍惚,茫然不知所措地從城牆上退了下來,向城中退去。路上可能是忽然意識到自己無論在當下的戰局中還是以後的朝廷裡都已經走投無路,於是北向望闕叩頭,投水自殺。經其家丁親兵救起後搶救出城,路上還一息尚存,卻在赴省城途中氣絕身亡。

開戰:彷彿見到外星人(3)

這是一個令人無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當時的主戰大臣代表、後世的民族英雄…裕謙,是被英軍強悍的戰鬥力嚇得自殺身亡了。裕謙的自殺從他本人所崇尚的儒家學說…宋明理學的角度來說,充分體現了一個封建臣子所能具有的最高氣節,值得欽佩和讚揚;但是從當時的戰局來看,清軍雖敗,戰役尚未結束,此時當地清軍的最高長官忽然棄軍隊於不顧而自殺,使得清軍群龍無首,實在是不負責任;而其家丁將其搶護出城,雖然裕謙本人於昏迷中並不知情,但實際效果完全就等於臨陣脫逃。英軍隨後根本也就沒再遇到什麼抵抗,順利佔領了鎮海縣。

英國人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自問:活著還是死去?

人類為什麼會自殺?從哲學上來說,這是個深邃難解的問題。但是裕謙應該不會懂得這種西方哲學,他的自殺,當然是源自絕望。按理說,頭號主戰派已經對戰爭絕望到了自殺的地步,大清朝君臣應該明白這場戰爭的結局會如何了。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裕謙的死到了道光帝那裡,已經被扭曲。家丁餘升逃回後,報告浙江巡撫劉韻珂,說戰役進行之時浙江提督餘步雲曾兩次登城見裕謙,稱“可憐一家三十餘口”等等,被裕謙駁斥;餘升又說戰役之敗,是由於餘步雲駐守的招寶山陣地抵抗不力,餘步雲臨陣脫逃,致使全線崩潰。而隨裕謙守城的副將豐伸泰對此事的供詞則是,其戰時見餘步雲上城見裕謙,二人密語,當時炮聲震天,沒有聽清,但是後來裕謙高聲喝道:“汝如退守寧波,極救百姓,即自行具奏。倘鎮海被佔,我即殉節。”劉韻珂一看這可是條猛料,不能不爆,於是立即上奏。這樣一來,給人的印象就成了戰爭不是因為清軍無力戰勝英軍而失敗,而是因為有將領臨陣脫逃而失敗。反倒佐證了裕謙的“人心”說。餘步雲因此成為替死鬼,後來被判斬立決,成為鴉片戰爭中唯一一個因戰事不利而被斬首的清軍將領。而他之所以如此倒黴,卻是因為他和裕謙在官場上早就互有嫌隙,並且在對待英軍的問題上政見不同,這次裕謙一死報國,餘步雲頓時在官場傾軋當中敗下陣來,成了替罪羊。裕謙則成就了流芳百世的英名。整個戰爭過程,充滿了類似的悲劇和鬧劇:有的大臣一敗再敗於英軍,又不敢將實情上奏道光帝,就在奏摺中轉敗為勝,然後再私下與英軍議和;有的則愚昧無知,自認為天朝不會敗給蠻夷,而在陣前犧牲。而總的說來,當時的清軍見到英軍,就如同科幻電影里人類遇到了比自己厲害不知道多少倍的外星人一樣,雙方沒法交流,也沒法在同一等級上形成對抗。這就是那場一百六十多年前的戰爭。

。。

民族英雄與賣國賊(1)

中國歷史歷來注重人物評價,對每個歷史人物都要加以蓋棺定論,彷彿是京劇的臉譜,忠奸善惡,一目瞭然。這是從孔子刪春秋就開始的傳統。

但是這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定論究竟是否可信,會不會對歷史的本來面目進行了歪曲,恐怕值得懷疑。現代史學已經證明,歷史的絕對再現是不可能的,那麼對一個人的簡單評價又怎麼能做到徹底公正呢?

歷史是複雜的,人也是。

前文我們已經描述過林則徐和裕謙,雖然他們的某些行為仍然值得讚揚,但他們與歷史教科書裡自己大義凜然、浩然正氣的形象並不完全相符。說過了民族英雄,再讓我們看看賣國賊。鴉片戰爭中早有歷史定論的一個大賣國賊就是琦善。他的罪名是:反對嚴禁鴉片、接受英人賄賂而在戰爭中妥協投降、向英國人私自割讓香港島。但是這些罪名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實際上未必站得住腳。

首先是反對嚴禁鴉片。

鴉片流毒天下的形勢在當時的大清朝內部已經是一種共識,是大清朝需要解決的一個棘手問題。在大清君臣上下看來,鴉片的最大問題在於導致白銀外流,有損國家財政,而不是毒害人民身心。也就是說,鴉片問題只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