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更了,為刀在手跟俺走的萬賞加更,謝謝了!兄弟們別急,今天還會有更新,記得訂閱哦!
這一晚,直到天色漸曉,李淵才有些疲倦的起身,帶著一眾人離開了,諸學士們也都一一告辭離開。
秦王府學士虞士南還笑著跟張超說以後享受不到張超家的宵夜美味了,皇帝已經在皇城的安上門內太常寺旁邊拔了一片宅院,做為翰林學士院。以後翰林學士們要編書議事等,就都要去那邊了。
張超笑笑,這段時間,張家確實熱鬧的不像話,真正是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張超的名氣,這段時間也飛漲。
跟長安的這些名士學者們,張超也是混的很熟了。
太子走前,還叫張超過去好好讚了一遍。
張超還感覺到李世民走時給他投入的一個隱秘目光,兩人目光短暫碰撞,然後收回,互相裝著不認識似的。
秦瓊沒走,留了下來。
“明天可以換牌匾了!”秦瓊站在大門口,回頭看著那塊學士府的牌匾。
李淵臨走前,還御筆親題了字賜給張超。
“大學士第”“武安伯府”“詩書禮樂”“耕讀傳家”“翰林學士”
李淵御筆親題五塊門匾,還特別下旨在張府敕造五重門樓,以安放五道御賜的牌匾。
這樣的榮耀可是一般官員們求都求不到的,皇帝卻給張超御賜親題五個匾額。
秦瓊看著張家的大門,很高興,比張超還高興。
“我過些天就要正式離京去同州赴任了,看到你現在這個樣子,我很高興。”
“我對現在這個樣子也挺滿意的。”張超笑著回道,他滿意的倒不是今天剛升了武安縣伯,也不是高興皇帝給他賜門匾,他高興的是他在長安站住了腳。
那天之後,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有將作監的人過來了為張家修門樓,為首之人居然還是將作監的少監閻立本。
見到張超這位年輕的將作少監十分的客氣,張超拉著他一起進府喝冰糖雪梨,後世人對於閻立本更熟悉的還是他的畫,其實這位閻兄卻是位工程世家,一家父子三人都是搞工程的,而且很有名,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這幾朝,閻家都混的很開。
閻立本還是北周武帝的外甥,他的母親是宇文邕的女兒清都公主。
張超對閻立本很客氣,因為閻立本這個將作少監本來了就官職很高,更何況在太宗朝他先當工部尚書,後又升了宰相。
張超喜歡結交善緣。
閻立本對張超也很客氣,造個門樓其實都算不上工程,可他卻親自來了了。皆因皇帝一次給張超寫了五個匾額,這可不是一個武安伯或者翰林學士就能得到的。
僅花了幾天時間,五座門樓就快馬建好了,而皇帝御筆親寫的五個門匾也已經制好,一塊塊的安裝在了上面。
第一重門樓上安的就是大學士第四個字,然後是武安伯府,接著是翰林學士、耕讀傳家、詩書禮樂。
安放牌匾的當天,張超特意擺了酒席,老牛更是大發放神,又弄了一個一千響爆竹,炸的務本坊是人人皆知。
許多張家的客人都來了,許多勳貴,不少士族,連帶著一眾翰林學士也大多出席。這份熱鬧,看的隔壁國子學裡的一眾學生都驚歎羨慕不已。
不過這熱鬧之中也少了些人。
秦瓊和羅士信都已經離了京,正式到同州、華州赴任去了。李世績也回了河南,徐圓朗基本上被打殘了,但還在負隅頑抗,李元吉不再出徵,河南戰場由李世績這個河南大總管全權負責。
這段時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正式下令,撤除四個行臺,而將全國劃分為十五個監察道,並已經選了十五位監察御史,授為觀察使,巡察各地。
四行臺撤除,行臺官員召回。
李世民和李元吉、段綸、李伏威四行臺尚書令都被召入京師。
李世民曾上書反對立即撤除行臺,認為天下還不太平,時機未到。特別是巴蜀偏遠,需要有行臺能夠臨機決斷,而江淮更是不能冒然撤消,不然恐引起李伏威等的誤會,或引發動亂。
不過太子卻上書力陳撤除行臺之必要,最終李世民的反對沒起作用,皇帝下旨,三省透過,四行臺就此撤除。
李世民的陝東道大行臺撤消,李世民留在洛陽的行臺僕射屈突通和行臺兵部尚書殷開山等,也都被調回京中。
東宮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整天忙著白天編小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