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回答,用無聲的抗議來回應的時候,施利芬開始用強硬的態度來表示自己的決心了。
普魯士的滿員師開始提升戰備等級,並且開始向南調動。作為回應,巴伐利亞的也同樣提高了戰備等級,並且開始補充兩個常備師兵員,使其達到滿員狀態。
眼看就有可能會爆發內戰,各邦國的王公貴族們一方面頻繁穿梭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宮廷之間,勸說雙方保持克制,另一方面開始紛紛站隊。
當年在普奧戰爭中站在奧地利一方並且表現最為堅定,作戰最為勇猛的薩克森王國也許是看到奧地利人已經從了,又或者是擔心普魯士人翻舊賬,率先表態支援軍制改革。
有了薩克森王國做表率,其他邦國紛紛表示支援總參謀部的計劃。
見到沒有任何人支援自己的巴伐利亞正在騎虎難下的時候,路特波德收到了一封來自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信。
信中大公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奧地利是站在德意志的一方而非普魯士的一方,希望巴伐利亞也能為統一的德意志做出讓步。
這封信終於改變了路特波德攝政王的態度,終於能用相對平和的態度來和普魯士坐下來談了。
在約亨的建議下,柏林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最後雙方達成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