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生活的真實和喧鬧。戰爭後,儘管佔領和暴力還在繼續,但是生活的腳步一天也沒有停歇。 巴格達位於兩條大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其中還有大大小小的支流經過,所以巴格達郊外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椰棗林、村莊、河流,風景很美。其間還有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麥田,造型優美別緻的清真寺,以及衣著破舊但熱情友好的行人,每次問路都是一次令人愉快的經歷。 路過一個路口時,夏南告訴我,另外一條路是通往著名的古蹟巴比倫的。我們能看到的一棟最高的建築,曾經是薩達姆的宮殿,薩達姆讓他的宮殿建得比巴比倫古城還高。美國人已經決定要拆除這一建築,巴比倫的古蹟將依然存在,但是輝煌一時的薩達姆宮殿卻成了歷史的匆匆過客。 一路上我們不時可以看到被炸燬的坦克橫屍路邊,這些曾經橫行一時的傢伙們成了廢鐵,在部分零件和發動機被劫掠後,孤獨地在沙土中沉默著,等待偶爾有像我們一樣的外來者憑弔感慨。路邊的樹林,曾是薩達姆軍隊的藏身地。戰爭打響後,士兵們不敢待在軍營,就跑出來躲進樹林露宿,並且在巴格達失陷之後立即鳥獸四散。 一個政權就這樣瓦解了。 服裝廠在納傑夫郊外,佔地面積很大,這裡的土地似乎並不值錢,不像中國人恨不得把土地翻過來再用一遍。廠門口有幾個人在看守,也就是拿幾把椅子,坐在那裡曬太陽。看到我們來了,都非常熱情地打招呼。 工廠已經被炸得不像樣子,巨大的廠房只剩下了扭曲變形的鋼筋框架,這些鋼筋在過去8個月的日曬雨淋中已經鏽跡斑斑,一大群烏鴉把這裡當成了它們棲身的家。一看到人來,立即聒噪著飛起來,但又捨不得離開這個由美國導彈製造的鋼筋叢林,在不遠處又落下來,繼續呱呱地叫著。 我們先到廠長的辦公室小坐。廠長辦公室裡有電暖氣、厚厚的地毯和不錯的辦公桌,在薩達姆時代,這個國營大工廠的廠長一定是很多人羨慕的位置,但現在他卻為工廠何時能夠重新開工和1700多名工人的未來命運發愁。服裝廠的不少領導成員及其家屬都曾去過中國並受到熱情接待,因此見了我們也很熱情。 隨後我們參觀了整個被炸的廢墟,邊走邊說地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在黑洞洞的廠房裡,屋頂已經半塌下來,地上到處堆著已經被燒燬的從中國進口來的面料。1000多臺縫紉機大多已不能用了,很多縫紉機的檯面上還掛著寫滿阿拉伯文字的工料單。這幅慘景讓我們邊走邊唏噓。 回到門口,終於見到了陽光,我看到地上有一個小小的硬紙盒,上面印著中國字,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隻從中國進口門鎖的盒子。廠裡的人說,戰前他們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什麼東西都是從中國買的。 在地上我還撿到一隻彈殼,從尺寸看顯然是伊拉克人用的子彈。難道還有人膽敢在美軍飛機轟炸時用這種只有幾厘米長的子彈抗擊美軍飛機嗎?一問,才知道是工廠慘遭轟炸後,一些當地劫匪想乘機來搶點裝置或其他值錢的東西,工廠警衛朝天鳴槍,這才嚇跑了一批批劫匪,使這個廢墟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 我收起彈殼,開玩笑地詢問我是否可以收藏這塊見證過伊拉克戰後混亂局勢的廢銅爛鐵,工廠裡的陪同者忙回答說當然可以,並說廢墟里還有很多,如果要的話還可以幫我去找,我急忙阻止,說這枚是我撿的,好歹留個紀念而已。 “美國人的事情永遠比我們的重要” 陪同我們的工廠二把手、行政主管阿斯沃特令人難忘。他50多歲,穿著整潔的本廠生產的西裝、打著領帶、面容忠厚。他介紹說,工廠是2003年3月28日遭到美軍導彈轟炸的。當時工廠已經停工,所有工人都在家待命,只有十來個廠領導留守,他親眼目睹了美軍導彈在幾分鐘內摧毀了這個曾經讓他們驕傲的工廠。&nbsp&nbsp&nbsp&nbsp

薩達姆是個暴君(2)

他說,這個工廠是戰前伊拉克最大的服裝廠之一,主要生產男裝,但是伊拉克所有男女大學生的制服,都是這裡統一製作的。大學生制服佔這家工廠產品的60%。在薩達姆時代,大學生就相當於國家工作人員,他們的制服由國家提供,只收取象徵性費用。這家工廠同時也為其他政府部門僱員提供服裝,政府只收取相當於佔成本三分之一的費用。據介紹,戰前每天他們生產約2000套成裝。工人的工資還不錯,但現在待命期間工資很低,大部分人每個月只領60美元,只夠支付一個家庭不到10天的生活。 美國軍隊在攻佔了納傑夫後也曾在這個工廠的廢墟上駐軍兩個星期,這裡當時是美軍在這一地區的總部。我問阿斯沃特在接待美國人時有沒有問他們為什麼炸這個服裝廠?他回答說“當然問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