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部分

豆和紅棗蒸制而成,蒸熟後老遠就能聞到糯米特有的香味。

甑糕也很好看,下面一層白飯滲入了棗色,呈一種晶瑩鮮潤的絳紅色澤,上面一層雲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層便是紅棗,早已爛成暗紅的棗泥,小販們給棗泥上又撒上一層碧綠的葡萄乾,甑糕的色澤就更加豐富和分明瞭。吃起來口感也好,黏軟香甜,熱量又大。尤其秋冬季節,西安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甑糕攤販,很多上班族還把甑糕當做必不可少的早餐。

……

太后火鍋是陝西省傳統名小吃。廚師們就把雞脯肉包成小巧玲瓏的珍珠餃,火鍋裡盛著雞湯,端到太后面前,隨吃隨煮。這種餃子,後人就叫“太后火鍋”。經過反覆試驗,上百次地試製,終於研製出色、香、味、形令人耳目一新、口味特異的餃子宴。

遐邇聞名的“西安餃子宴”是中華美食的精品,而最後一道“太后火鍋”則將餃子宴推向**。據傳當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一晚慈禧看完秦腔後感到腹餓,即命御廚趕做她從來沒有吃過的夜宵。廚師深知太后的僻好,就挖空心思,用雞肉作餡,做成小拇指大小的珍珠餃子,用火鍋盛雞湯現煮。

在夜幕下,燃燒的火焰不斷跳動,恰似盛開的朵朵菊花爭奇鬥豔,異彩紛呈。因此,又稱“菊花火鍋”。每小碗盛三個、六個或九個,慈禧不解,廚師笑道:“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慈禧大悅。

慈禧太后目睹此景,又瞧瞧碗裡巧奪天工的“珍珠”餃子,高興之餘一連吃下三粒餃子,還喝了兩口湯,站在身邊的太監不禁暗暗驚喜。“太后火鍋”餃子由此而得名。

每位客人嚐到不等個數的珍珠餃子,都會得到一句滿意的祝福:吃到一個,稱一帆風順;兩個,稱雙喜臨門;三個,稱連升三級;四個,稱四季發財五個,稱五穀豐登;六個,稱六六大順;七個,稱七星高照;八個,稱八仙過海;九個,稱至高無上;十個稱十全十美。若沒有吃一個,你會得到一句“無憂無慮,健康長壽,歡迎您再來”的頌辭。至此中外客人無不歡天喜地。餃子宴以德髮長餃子館和解放路餃子館稱盛。

……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中原知名小吃,起源於河南省,尤以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最為出名。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胡辣湯的主要製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等。

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河南及陝西等周邊省份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是中國河南的特色湯類食品,後傳入陝西,被大家所喜愛,常作為早餐,其特點是麻辣鮮香,營養開胃,適合搭配油條、包子、蔥油餅、鍋盔,千層餅等麵點。可與豆腐腦約1:1混合,稱為“兩摻”,降低了麻辣程度,不過賣相不太好看,但也很受歡迎。

對於胡辣湯的歷史,說法較多。由於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傳入中國,故儘管民間有胡辣湯創於周代和曹魏的傳說,其產生的上限不應早於唐。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宋代一說就頗為可信,糊辣湯因是民間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據專家考證,糊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因此糊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

第五百五十一章 胡辣湯

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醒脾。故此河南糊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時期,中原動盪,長江以北的河山多淪於狄夷之手。北宋定都開封,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而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花樣百出。《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當時流行的醫藥著作都認為,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北舞渡胡辣湯,北舞渡鎮位於漯河市舞陽縣北25公里的沙河南岸,古稱定陵,有著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據史書記載,明、清兩代,這裡的商業經濟達到鼎盛時期,山陝商人云集此地,鎮臨汝水,也就是沙河,西通汝洛,東下江淮,南連荊楚,北通鄭卞,江南百雜商貨,沿海蘆鹽水產由此吐吞中轉。

曾有“北舞渡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