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部分

甑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製、銅製、鐵製等,後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顧名思義,“甑糕”就是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用“甑”蒸製成的“糕”,故名。甑糕米棗交融,老幼咸宜,營養豐富,滋補性強,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濃香撲鼻,久食不厭,風味獨特。

甑糕是關中地區的風味小吃。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傳統是無錫糯米、大棗以靈寶毛頭棗最好,其比例是每鍋江米10公斤,大棗3公斤泡米、裝甑、加水與火功等,都有嚴格要求。甑糕,形色俱佳,軟硬適度,軟甜粘勁,味道醇厚,實為冬春早點的佳品。

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故而甑糕也叫勁糕。據傳,甑在原始社會後期已經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陶甑,商周時代發展為青銅鑄成,鐵器產生後,又變成了鐵甑,如今也有用白鐵葉子焊成的。陶甑蒸出來的甑糕質量最好。甑,在原始社會後期已經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時期發展為銅甑,以後又變為鐵製。從此,鐵甑這個炊具就世代沿襲,流傳至今。這種鐵甑形似圓筒,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小孔。

……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紅棗。其比例是:糯米65%、紅棗35%。製作技藝比較別緻,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裝甑、加水與火功等幾個環節。西安甑糕,以蓮湖區麻傢什字穆斯林製作的為最佳。做甑糕要會蒸,還要會鏟,會裝碟,用專用剷刀將甑糕鏟得棗米交融,紅白相映,裝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誘人食慾。

甑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幾百年前由陝西傳入。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靈寶俗名勁子,故而甑糕也叫勁糕。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現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變而成的甑鍋蒸制而成,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餈”演變而來的。《周禮天宮》有羞籩之食糗餌粉餈的記載,“粉餈”是在糯米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

第五百五十章 甑糕

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唐宋以後,糕類食品越來越多,既有麥面的,又有米麵的,有豆類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從形狀,味道等方面分了數十種之多。各種糕都有自己的名稱。有的以用料為名,有的以形狀為名,甑糕則以獨特炊具為名。

由於紅棗和糯米營養豐富,滋補強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階層消費者的好評。當年馮玉祥將軍把“西安甑糕”譽為“平民階層的燕菜”。西安、關中地區開會,早點多食甑糕。村民趕集赴會,都要吃一盤甑糕打點;返回時還買上一兩盤,以虎皮葉包裝,帶回家裡讓家人同享口福。

……

吃甑糕易上癮。有一作家,黎明七點跑步,八點赴甑糕攤吃三碗,返回關門寫作至下午四點方停歇,數年一貫,寫書十年,體壯發黑眼不近視。甑糕,實在無愧為西安的特色小吃。單看蒸甑糕的深口大鍋,便已十足的“生愣”:口闊二尺六,鍋深二尺八,鑄鐵而成,陝西老話稱此種鍋為“甑”,甑糕即因此而得名。賣甑糕的小販也甚是“生愣”,蒸好甑糕的鐵甑,外面被煤煙燻得烏黑,就直接搬出來往食攤上一架,頗像一隻碩大的黑鼓。

這種鐵甑,其實不僅秦地獨有,二十年前全國各地幾乎都能看到。在古代,蒸食炊具就有陶甑,商周時代有銅甑。宋代大詩人陸游的《秋花歌》中有“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的詩句。不過,宋代的甑已經是鐵甑了。

改革開放以來,生活鉅變,使用了兩千多年的鐵甑逐漸淡出百姓的廚房,惟獨陝西,古風猶存,至今鄉村農家的灶臺,大多還在使用這種碩大的鐵甑。不僅甑,陝西人飲食的傢什都大,像吃羊肉泡饃的大老碗,喝湯用的大盆,連喝茶也是大號茶壺。總之,大鍋做飯,大碗盛酒,大,才吃著痛快,大,造就了這裡的飲食文化。就連陝西人,也生得臉皮黑紅,臉龐兒四四方方,神似一尊尊大號鐵甑。

蒸甑糕的鐵甑雖大,甑糕卻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