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習的結果,不是懂的越來越多了,而是不懂的越來越多了。

學習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相信很多看我的書的人,都是職場經驗不怎麼豐富的人,在面試的時候普遍擔憂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所以我有必要專門寫一節關於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比較。

這裡有兩則北美的教育故事:

一個學哲學的留美博士帶著上小學的兒子到了美國,他兒子原來在中國有做不完的作業,在美國幾周下來,兒子整天都說沒作業,他非常擔憂兒子的學業,於是找到了學校,向老師反映這個情況,老師回答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教育是我們的事,請你不用擔心。你只需要在生活上、品德上給他樹立榜樣就行了。他非常鬱悶,但無計可施。一天,兒子拿回一份作業,學校要求寫一篇“什麼是文化”的論文,他試圖向兒子解釋什麼是“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解釋半天才發現他自己也不懂什麼是文化。兒子索性不理他,每天上圖書館,抱回一大堆書,最後洋洋灑灑寫出來一篇十幾頁的論文,得出的結論是:文化是歷史沉澱下來,人類創造出的享受方式。他服了,從此不再管兒子的學習。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面試的誤區(7)

一天一個美國加州的家庭主婦在開罐頭的時候,剛上了幾天幼兒園的兒子對著罐頭上指示開啟的“Open”說,媽媽,這個是字母“O”。母親聽完稱讚了孩子幾句,回頭把幼兒園告上了法庭,在起訴書中她說:我的兒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見到這個形狀,會說是太陽、月亮、圈圈和球等等圓形的東西,上了幼兒園以後,他只知道這是字母“O”了。法庭沒有接納這個訴訟,於是她上訴到更高的法院,並且把教育局也告進去了,面對教育局龐大的律師團,她敗訴了。於是她開始聯絡幼兒園的家長們,向最高法院發起了集體訴訟。在做控方總結陳詞的時候,她說了一個故事:她80年代曾經去過中國北京動物園,在天鵝池裡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天鵝池沒有任何圍欄設施,但天鵝就是不飛走,她非常好奇,於是詢問管理員,管理員告訴她,他們修剪了天鵝一邊的翅膀,這樣天鵝起飛時動力不均衡,總是打圈圈,只要計算好打圈圈的半徑和水塘的半徑,天鵝沒有足夠長的起飛水域,便永遠飛不起來。她雖然非常佩服中國人的智慧,但她覺得現在兒子就像那隻被剪去一邊翅膀的天鵝。

這個故事打動了*官,她勝訴了。法官還頒發了一個地方法令:從此在這個地區的幼兒園教師,只有解答問題的義務,沒有傳授知識的權利。

第一則小故事告訴我們,美國的教育模式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傳授如何獲得知識。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獲得知識的途徑、工具、方法,很多看似大學生都難完成的任務,小學生一樣能完成。第二則小故事說的是,學校裡填鴨式傳授知識就像是剪去了天鵝的翅膀。講這兩個故事主要想說明的是中西方教育的差異,這也會影響到未來在工作中的工作方法。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禮記?學記》中曾說過: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前幾天有個家長問我現在學什麼專業對將來最好?我說,你指的將來是多久?沒有一個專業一定好,沒有一個專業一定不好,世事變化太快,今天這個專業熱門,很多人湧進去,明天可能就人才過剩了。在西方,百年大專比比皆是,他們從來不想升級到大學,因為大專有它存在的必要,大專主要開設一些技能型專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習的最大目的是學以致用,學習的方向要從用的角度出發,學習最有用的技術、知識、技能,而且最好在用中學,那樣掌握得最快。

學習要專,在這個知識爆炸時代,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素質。關鍵學什麼?怎麼學?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了:學習的結果不是發現自己懂得越來越多了,而是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無選擇性貿然學習一個新方向的結果就是,發現開啟一扇門,外面是茫茫大海。其實學精了一門,自然觸類旁通,再學其他的就相對比較容易。最忌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精。

要學習工具性的知識,人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會使用工具,各行各業都有其獨特的工具,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記得我在北美第一份工作的老闆曾經告訴我:你如果有問題,一定要問我,如果聽不懂,再問第二遍、第三遍,我非常樂於給你解答。我很佩服西方人在技術方面的耐心,我也養成了耐心解答問題的習慣。學問、學問,最重要的不是學,而是問!在學習的階段,要經常問自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