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仙道:“愚孫要別老祖去求仙了。”通臂仙笑道:“求仙好事我不阻,你但出門,便有千歧萬徑,須要認真正道,不可走差了路頭。”小石猴道:“我只信步行將去,想也不差。”通臂仙道:“信步行將去固好,還要認得回來。”小石猴道:“有去路自有來路,不消老祖費心,但不知塵世中哪幾等人方有仙術?”通臂仙道:“世上有三教,曰儒,曰釋,曰道。儒教雖是孔仲尼治世的道法,但立論有些迂闊。他說,天地間人物有生必有死,人當順受;其證仙佛,求長生不死,皆是逆天。衣冠禮樂頗有可觀,只是其人習學詩書,專會咬文嚼字,外雖仁義,內實奸貪,此輩之人決無成仙之理,不必求他;要求,還是釋、道二教,常生異人。”小石猴聽了,滿心歡喜道:“老祖說得是。”謝了出來,也就學老大聖的故事,將木頭編成一個筏子,用竹為篙,央幾個相好的猿猴同扛到海中;又帶了許多果子乾糧,拜別了通臂仙與眾猿猴,竟搖搖擺擺走上筏子坐下,隨風而往。不期東南風大,不數月早飄到北俱蘆洲。
這蘆洲極是苦寒地面,人少獸多,就是極貴的人工帝主,也看是禽形獸狀,與魍魎魑魅相同。小石猴到了其處,也不知叫甚地方,將筏子拽到海灘之上,竟走上岸去訪問。走了一二十里,並無城郭人民,偶然見幾個蠢物,也不知是人,也不知是鬼,與他說話卻又言語不通。小石猴走了幾處皆同,心下想道:“這等禽獸地方,如何得有仙佛?是我來差了!再別處去吧。”因復到海邊,找著了筏子,依舊走在上面,恰遇著東北風,直吹到西牛賀洲。
這賀洲地方,使衣冠文物有如中國。小石猴棄筏登岸去觀看,見人煙湊集,景緻繁華,滿心歡喜,這個所在定有神仙。遂東西訪問,訪了許久,忽有人指點道:“此去西南六十里,有一座青龍山。山上有—個白虎洞,洞中有一個參同觀,觀中有一位悟真祖師,道法高妙,乃當代神仙。你要學仙,除非到那裡尋求。”小石猴聽了,滿心歡喜道:“造化,造化!被我訪著了。”遂一徑的走了六十里路,遠遠望去,果然有一座山,峰巒回合,樹木蒼蒼,儼然象一條青龍蜷曲。走到山上往下一觀,又見一片白石,一頭高一頭低,就似一隻白虎蹲伏。小石猴想道:“此中定是白虎洞了。”從山上走下來,到白石前一看,果然有個洞門包藏在內。走進洞門,早已望見一座觀宇,飛甍畫棟,甚是莊嚴。但見:
殿閣崢嶸,山門曲折。殿閣崢嶸,上下高低浮紫氣;山門曲折,東西左右繞青松。禍福昭昭,爐火常明東嶽殿;威靈赫赫,香菸不斷玉皇樓。三清上供太乙天尊,四將旁分溫關馬趙,不知靈明修煉如何?先見道貌威儀整肅。
小石猴走到觀前一看,只見上橫著“參同觀”三個大字,心上喜道:“我來得不差了。”兩扇觀門雖然大開著,卻不好輕易進去,只得存身等待。等了許久,不見一個人出來,遂悄悄挨身入去。到了二山門,見貼著一副對道:
日月守丹灶,
乾坤入藥爐。
心下想道:“口氣雖大,卻只是燒煉功夫。”正躊躇間,忽正殿上走出一個道士來,怎生打扮?
頭戴玄冠,身穿道服。黃絲絛飄漾仙風,白玉環端凝法相。體清骨秀,望中識瑤島儀容;氣靜神閒,行處顯蓬萊氣象。
那道士看見小石猴在二門立著,因問道:“你是什麼人,到此何干?”小石猴忙向前打躬道:“我是學仙的弟子,因聞得悟真祖師乃當代神仙,道高天下,所以不遠萬里而來。要拜在門下修仙了道。”那道士聽說,又將小石猴上下估了兩眼,道:“凡修仙之人,必要鼎器靈明。你雖然人相,尚未脫獸形,怎麼思量此事?”小石猴道:“人獸之形雖說有異,然方寸靈明卻未嘗有二,怎麼思量不得?敢求領見悟真祖師,自有話說。”那道士笑道:“哪裡來的野種?這等性急!祖師在菩提閣上明心養性,就是國王三番兩次的懇求,或者許他—見。你就有求道之心,也要個入門漸次。小石猴道:“漸次卻是怎生?”道士說道:“凡求仙之輩,初入門時,先要在定心堂把心定了;然後移到養氣堂去調息,心定氣調;然後驅龍駕虎,從丹田靈府直透尾關,再衝過夾脊關、醍醐頂,方可相見。此時如何便生妄想?”小石猴就道:“立地成仙便好,既不能夠,便慢慢做去也罷。但不知定心堂在何處?就煩仙師領我去定心。”道士說道:“既要去,隨我來。”遂轉身領了小石猴入去。小石猴只道是廊房偏屋,不料卻是大殿;正中間靈臺之上,八寶砌成,好似瑤宮金闕。道士走上前把門開了,道:“進去,進去。”小石猴見莊嚴華麗,不管好歹,竟將身鑽了進去。才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