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察之責也夠分量了。要說王書記,部隊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能力較強,作風雷厲風行,就是說話尖刻,和他一塊共事的副職,都感到很壓抑,黃書記也曾直言不諱的批評過,可是青山一改,秉性難移,有時氣得黃書記都想調動他的工作。可是靜下心來三思,怎能因一個人的秉性難以控制,痛失一員會打仗的猛將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也是用人之道嘛!說句心裡話,黃書記曾經考慮王書記在華陽縣的時間太長了,可能織成一張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關係網,影響一個地方的工作,何況領導幹部坐地不動,這樣容易侷限視野,熟視無睹,單憑慣性經驗辦事。如果是換屆,黃書記真得建議調換一下,可這次是臨時調整班子,只能為他選一個好搭檔。
湯市長沒有主張舉薦,常委們自然看好黃書記的提議,尤其主管工交的唐副市長評價很高。劉奇峰是他的屬下,比其他領導接觸得多些,印象頗深:名牌大學生,才華橫溢,年青不失沉穩,既有市委工作的經歷,又有基層工作經驗,特別在黃書記培養歷練下,已經具備挑起重擔的能力,由他擔當華陽縣長之職,保證拿得起來放的下去。
唐副市長譽美之詞,引來其他常委誇誇其談,唯有人大主任見解獨到。在他印象中,劉奇峰是一名文質彬彬的儒將,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專業人才,他認為好鋼應該用在刀刃上,如果調離交通戰線實屬可惜。一個縣長固然重要,負責全市的交通事業的局長同樣不可忽視,專業對口才是正確的選擇。
從專業人才專用的角度考慮,常委們頻頻點頭,無不認可人盡其才的用人原則。可現實當中,國家付出很大代價培養的專業人才,所學無所用的現象相當普遍,確實需要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視。但是對劉奇峰的任用,黃書記認為不能侷限於處級這個定位,要有培養人才的長遠目光,這樣才能盡到舉薦人才的責任。劉奇峰有培養前途,放在交通口,必定事務管理面窄,縣長不一樣,他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事無鉅細,面面俱到,更能得到很好的鍛鍊。黃書記從全域性考慮,宣告了劉奇峰的任用。
湯市長任用幹部的觀點也很明確,不僅注重文憑,要注重能力。雖然對劉奇峰不甚瞭解,但從常委們的口碑得知,劉奇峰堪當此任,沒有異議。
湯市長認可,各位常委的選擇變得很簡單,黃書記宣佈調劉奇峰任華陽縣縣長,什麼時間下發調令,等他和湯市長找劉奇峰談話以後再做決定。
常委擴大會議程,轉入研究全市企業改革主題。根據中央提出國有企業改革的號召,根據省委儘快行動起來的指示,陽城市企業改革指日可待,與會領導各抒己見,達成共識,這就是響應中央提出了大政方針,國退民進,抓大放小,闖出一條具有陽城特色的企業改革之路。
湯市長不愧為企業中人,對企業改革的分析十分精闢。他認為企業改革,關鍵是領導解放思想,徹底破除舊觀念,樹立新時代創新精神,才能帶領群眾邁開大步,奔向企業改革之路。在談到如何部署陽城市企業改革行動上,他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把企業改革的號角吹響,透過媒體大力宣傳,組織宣傳隊下到基層講演,真正把國營企業的職工發動起來,搞好企業改革。其次,不要急於求成,大家都摸著石頭過河,要號召各縣搞好企業改革試點工作,不提倡人人一把號,各吹個的調。這次企業改革的試點,不由市政府來搞,不搞框框,不搞模式化,而是由各縣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部署。第三,把握政治方向,平穩過渡國營企業轉制,保障大局穩定。湯市長是國營企業走出來的人,不敢說對企業瞭如指掌,但敢說略知一二。他知道國營企業改革難度在那兒?主要看幹部職工思想解放的程度。這次企業改革的大方向很明確,一些國有企業將退出歷史的舞臺,由於建國以來國企文化的潛移默化,長期的國有職工身份優越感的沉澱,一個很難讓國有職工接受的所有制的轉變,自己身份的轉變,手裡的鐵飯碗打碎了,多年習慣的依靠不復存在,突然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沒有思想準備,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很難接受這些殘酷事實。這就需要政府把握企業轉制的大局,把握穩定職工思想,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使企業改革健康的發展。
湯市長顯然認真研究了企業改革,黃書記更善於總結,提出放開企業改革思路,穩定大局為要的指導性建議。這次企業改革,改變的是國有企業所有制,國家痛下決心,很容易做到手到病除,可是國有職工呢?國家採取社會保障制度,相應的解決這一大難題。可是我們都清楚,國有職工買斷身份的錢,能否解決養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