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孫中山先生在《 民報 》創刊號中,故意不理會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而獨獨把墨子推崇為平等、博愛的中國宗師。後來他又經常提到墨子,例如:

仁愛也是中國的好道德,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

梁啟超先生更是在《 新民叢報 》上斷言:“今欲救亡,厥惟學墨。”他在《 墨子學案 》中甚至把墨子與西方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培根、穆勒做對比,認為一比較就會知道孰輕孰重。他傷感地說:

只可惜我們做子孫的沒出息,把祖宗遺下的無價之寶,埋在地窖裡二千年,今日我們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論理精神、缺乏科學精神的民族,我們還有面目見祖宗嗎?如何才能夠一雪此恥,諸君努力啊!

孫中山和梁啟超,是最懂得中國的人。他們的深長感慨中,包含著歷史本身的呼喊聲。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寶,黑色的光亮,中國虧待了你們,因此歷史也虧待了中國。

我讀墨子,總是能產生一種由衷的感動。雖然是那麼遙遠的話語,卻能激勵自己當下的行動。我的集中閱讀,也是在那個災難的年代。往往是在深夜,每讀一段我都會站起身來,走到視窗。我想著兩千多年前那個黑衣壯士在黑夜裡急速穿行在中原大地的身影。然後,我又急急地返回書桌,再讀一段。

記得是《 公孟 》篇裡的一段對話吧,儒者公孟子對墨子說,行善就行善吧,何必忙於宣傳?

墨子回答說:你錯了。現在是亂世,人們失去了正常的是非標準,求美者多,求善者少,我們如果不站起來勉力引導,辛苦傳揚,人們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善了。

對於那些勸他不要到各地遊說的人,墨子又在《 魯問 》篇裡進一步作了回答。他說:到了一個不事耕作的地方,你是應該獨自埋頭耕作,還是應該熱心地教當地人耕作?獨自耕作何益於民,當然應該立足於教,讓更多的人懂得耕作。我到各地遊說,也是這個道理。

《 貴義 》篇中寫道,一位齊國的老朋友對墨子說,現在普天下的人都不肯行義,只有你還在忙碌,何苦呢?適可而止吧。

墨子又用了耕作的例子,說:一個家庭有十個兒子,其中九個都不肯勞動,剩下的那一個就只能更加努力耕作了,否則這個家庭怎麼撐得下去?

在《 魯問 》篇中,墨子對魯國鄉下一個叫吳慮的人作了一番誠懇表白。他說,為了不使天下人捱餓,我曾想去種地,但一年勞作下來又能幫助幾個人?為了不使天下人挨凍,我曾想去紡織,但我的織物還不如一個婦女,能給別人帶來多少溫暖?為了不使天下人受欺,我曾想去幫助他們作戰,但區區一個士兵,又怎麼抵禦侵略者?既然這些作為都收效不大,我就明白,不如以歷史上最好的思想去曉喻王侯貴族和平民百姓。這樣,國家的秩序、民眾的品德,一定都能獲得改善。

對於自己的長期努力一直受到別人誹謗的現象,墨子在《 貴義 》篇裡也只好嘆息一聲。他說,一個長途背米的人坐在路邊休息,站起再想把米袋扛到肩膀上的時候卻沒有力氣了,看到這個情景的過路人不管老少貴賤都會幫他一把,將米袋託到他肩上。現在,很多號稱君子的人看到肩負道義辛苦行路的義士,不僅不去幫一把,反而加以毀謗和攻擊。你看,當今義士的遭遇,還不如那個背米的人。

儘管如此,他在《 尚賢 》篇裡還是在勉勵自己和弟子們:有力量就要儘量幫助別人,有錢財就要儘量援助別人,有道義就要儘量教誨別人。

那麼,千說萬說,墨子四處傳播的道義中,有哪一些特別重要,感動過千年民間社會,並感動了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呢?

我想,就是那簡單的八個字吧——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兼愛”、“非攻”我已經在上文作過解釋,“尚賢”、“尚同”還沒有,但這四個中國字在字面上已經表明了它們的基本含義:崇尚賢者,一同天下。所謂一同天下,也就是以真正的公平來構築一個不講等級的和諧世界。

我希望,人們在概括中華文明的傳統精華時,不要遺落了這八個字。

那個黑衣壯士,揹著這八個字的精神糧食已經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糧食口袋擱在地上也已經很久很久。我們來背吧,請幫幫忙,託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稷下

應該到別處走走了,但是我的腳,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