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老師是鉅子?”她的軟黏的童音裡,全是驚歎。墨家鉅子是傳說中的存在,令她驟聞後雀躍不已。“您不是出身延陵季家嗎?那可是世代鴻儒之家,為何您拜師墨家呢?”
那位姓季的西席先生笑了一下,因生活清苦,皺紋中夾雜了無盡的風霜和歲月。他笑容平靜而溫和。“我是家中庶子。”
他望向窗外,似悵然也似不悔:“年輕時愛衝動,看到一個平民姑娘受欺辱,她父親卻連狀紙都寫不來——你知道的,寒門讀書無門。我一衝動,去辦了個學堂,想要廣授學問。此舉被家族詰責,我一怒之下,乾脆離家遠行,因緣際會拜入了墨家門下。”
他一生抱負難平,隱於邊關市鎮,將畢生所學傾囊傳授他人,無論富貴貧賤。
“民生困苦,我便教他們屯田節令,保他們來年收成。邊關交戰,我便教他們溝渠器械,守護國門。我這一生雖未能桃李遍天下,卻也不枉。”
。
謝令鳶和酈清悟旁觀,俱有些動容。文字知識,是這個時代階級壟斷的工具。上流為保證利益,書籍和家學絕不外傳。平民難以拜師,更遑論步入朝堂。
季先生此舉,無疑是驚世駭俗,也無疑是胸懷博大。
“學問應該澤被蒼生,而不應是一家之言。你記得,薪火相授,大德永傳。”
“我也曾想過,你一介女子,學這些並無大用。但為師突然反思,也許世家宗主也曾覺得,庶子讀書有何用?”
“庶子亦人,因材施教,人人皆可成棟樑,或仕或文,或農或商。女子出嫁為人婦後,亦要相夫教子,所以若婦人才學勝於鴻儒,其子孫必成聖賢。”
“你有過目不忘之才,日後才學造詣,定勝於我。為師希望,你能記得這話。”
他說話的神色,倒映在宋靜慈清澈的眼眸裡,等了半晌,宋靜慈才點頭。
………………
在宋靜慈微妙的停頓和情緒中,謝令鳶隱約覺得自己抓到了一絲緣由。
她思忖想,“季老先生誠然值得敬佩,卻還是脫不開時人的觀念,宋靜慈天資奇高,放在現代堪稱學神了吧,然而在這時,她的凌雲之才,竟然只是相夫教子,把子孫教為聖賢?”
虧季老先生自己還剛剛說過,薪火相授大德永傳呢。
………………
宋靜慈記憶的牢籠裡,迷宮還在不斷變幻。
又跳到宋靜慈八歲,十三歲……
一會兒是宋靜慈挑燈夜讀,宋家人勸她不要累著,沒必要這樣用功;一會兒是宋靜慈看府外的小孩子拖著鼻涕在地上寫字,神色似有眷念。
終於跳到了宋靜慈十六歲時,宮裡傳來旨意,封她為婕妤。宋家人愁眉不展,不捨勸道:“你若不想入宮,家裡就遞摺子去說。太后終究要念宋逸修的舊情,不會過於為難。”
宋靜慈看著待她視如己出的宋家人,清澈的眸子裡彷彿倒映了一切。她笑容有些縹緲,像是隔了遠山:“我父親這一脈,香火已絕。我受族人恩澤長大,好歹能為宋家做點什麼,也算值了。”
。
私下她的大丫鬟也勸道:“深宮似海,一旦入了,這輩子可是不能出了!小姐不是曾說,日後想回北方看看,去找小時候的恩師和夥伴嗎……奴婢還想跟您去看看呢!”
宋靜慈淡淡道:“我入了宮,哪怕不受寵,只要好好活著,就是宋氏一門危難時的依靠。總比相夫教子來的有意義。”
秋日天如洗練時,宋靜慈走入了深宮。蒼穹那樣高闊,她再也看不到外面的天地,以及童年的美好向往。然而她並不似有遺憾,她十分平靜。
*****
謝令鳶透過她平靜的眼神,那一刻,一股針刺般的感覺湧上心頭,方才迷宮裡的許多片段,一瞬間串了起來。
猜測在心中躍躍欲出。“……我似乎是明白了。”
——什麼叫我父親這一脈香火已絕,宋靜慈沒拿自己當宋家的血脈看嗎?
沒拿。
。
宋父曾說,馳兒,字寫在土中,更要寫在心裡。我們宋氏的家訓,即便沒落了,也不能忘了根骨。這是宋父對兒子的期望,而對於宋靜慈,他沒有這些要求。
宋母曾說,你弟弟去了,娘也沒享福的機會了。日後你嫁給別人,留心著點,若生了兒子還能娶個媳婦兒孝敬你;若是生了女兒,就只能嫁出去,幾年也回不了一次孃家……
宋桓曾說,姑娘家不必挑燈夜讀,這樣辛苦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