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民一句話:“民權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
如今的湖南的知識界,已經有了“民權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這般的覺悟,終於使湖南的籌備制憲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啟蒙運動。而最先捲入這場運動的,是梁啟超、蔡元培、張東蓀、章太炎乃至杜威、羅素這些國內和國外著名的學者。如今在湖南省內部,在省政府與民眾之間,最主要的麻煩”是出現了“由官伸制憲。”還是“由公民制憲。”兩條路線的分歧,因這種分歧而導致的請願和論戰,在戰事結束之後,便開始此起彼伏。;
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解決分歧的方案是“學者制憲…”。這一方案,最早由蔡元培提出。此前蔡元培曾陪同杜威、羅素等外國知名學者前來長沙考察湖南“自治””那時蔡元培便曾提議湖南的自治憲法應聘請具有專業修養的學看來制定。蔡元培的意見得到了當時的湖南省長譚延凱和湖南督軍趙恆惕的支援。而在這一次“驅除張唐…”的戰爭結束後,由省政府出面聘請了大批知名學者,作為湖南省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象梁啟超、王正廷(法學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起草者之一)、蔣百里(軍事學者,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石陶鉤(軍事學者)、彭允彝(前教育總長)、李劍農(聯邦主義理論學者)、王毓祥、向紹輯、皮宗石、黃士衡、唐德昌、董維鍵、陳嘉勳、張聲樹等人,全都位列委員之列。
“這次起草委員會草擬的湖南省憲法案,我讀了三四遍,覺得大休上是很不錯的。其長處在於:第一是知道注重民權。看裡面規定人民的權利義務,處處都是從實質上劃定界域,明白寫了出來,不用渾括條文,替惡政府多留蹂躪人權的機會。這一章在本草案中,確實是特放異彩!第二是知道著眼事實,不務為高遠之談,使條文等於虛設;其有根據之法理本應如此規定,而因其種關係即時又行不通者,則變通方法或展緩其施行期限。這都可以見得起草諸君的心思細緻!第三是知道求實用不求美觀。我起初是一個反對所謂“學者制憲,的人,就是害怕學者們不甘心自貶“學者,的身價,專門替我們起草一部“好看不好吃,的憲法。今讀本案,“不好看而又好吃”的地方很多,這真是出我的意料之外。
聽了梁啟超的評價,一些學者紛紛鼓起掌來。(未完待續。
(一百九十八)教育興國當如是
�1�7在接到湖南省政府制定省憲的要求後,學者們在嶽楚書院閉門研究了一個多月後,終於拿出了一部《湖南省憲法草案》。
這部憲法草案能夠出世,與以梁啟超為領袖的進步黨一系的學者的理論支援其實是有密切關係的。梁啟超在屢次反省自民國建立以來的亂局,將其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因人立法“: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了制約袁世凱的野心和獨裁,而不惜犧牲憲法文字在學理上的公正性,尤其是破壞了政府和議會之間的權利平衡,為了防止“總統獨裁“而導致了“議會獨裁“。梁啟超的這一深刻反省,加上其與湖南憲法起草委員會眾學者之間良好的師友關係,因而得以貫徹在了《湖南自治憲法草案》之中。
而正象梁啟超剛才評價的那樣,現在的這部憲法草案,實在是民國以來最良好、最具可操作性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草案不但充滿了憲政民主的理想主義,通篇貫穿著“主權在民“和“權利制衡“的政治原則,而且充分照顧到了湖南當日的實際情況,有濃厚的務實情懷。
“既然卓如都如此說了,草案不日便可提交憲法審查會透過。”一位學者說道。
“對了,要不要把這憲法草案給小楊將軍一份,讓他看一看,好歹人家是第一個通電支援湖南自治的。”另一位學者忽然提議道。
“是啊,這一次要不是他在暗中支援,單憑湘軍之力,是打不掉張敬堯和唐天喜這兩個禍害的。”有人表示了贊同。
“這是應該的。”梁啟超想起了那次蔡鱷做東“喝花酒”時酒宴上那位俊雅謙和的少年將軍,不由得點了點頭。
“他要是不贊同怎麼辦?”李劍農笑問道。
“我猜他一定會贊同的,而且還會想辦法保證這部省憲的落實。”蔣百里突然說道。
“哦?百里兄為什麼這麼肯定?”一位學看好奇的問道。
“我們不可以用尋常的眼光來看待他。”身為軍人,卻充滿了學者儒雅之風的蔣百里自信地說道,“這部省憲如能順利實施,必有他的一份功勞。”
廣西南寧,兩廣巡閱使行轅。
在客廳裡,兩個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