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腳掃視幾遍,一直看到他們快要心裡發毛了,才幽幽道:“你們也是讀書的,怎麼,沒聽過分桃斷袖的典故?”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男子相戀的事情,只是那些兩情相悅的倒是就那麼著,也不危及他人,只叫看不慣的人嚼舌根罷了。可偏偏就有那些偽君子或是惡到骨頭縫兒裡的敗類,要麼威逼利誘,要麼強取豪奪,不顧人倫律法的來滿足一己私慾!
眼下旱災未過,想來許多地方也都亂的很,少不了有百姓四處逃亡流竄,這也恰恰就給了那些黑手可乘之機……
話音未落,就見牧清寒和杜文臉上的笑容僵在那裡,繼而整個人都有些發綠了。
不是沒聽過,而是壓根兒就沒往這上頭想過!
見他們這樣,牧清輝突然就有了點兒解氣。你們這兩個臭小子,竟也有吃癟的時候?何其暢快!
他抿了一口茶,說的越發詳盡:“莫要以為什麼鞭長莫及,山高皇帝遠都是說著好玩兒的,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更何況如今這境況。真當全天下都如這濟南府,或是那陳安縣那般太平無事?說不得便有那官匪一窩,沆瀣一氣,若真有人起了歹意,你們離家那麼遠……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事兒,你們當少麼?”
所以說,有時候無知才是最幸福的。因為很多時候你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汙濁,其中很多足以顛覆人的認知,偏偏你又無能為力,只能自欺欺人,裝聾作啞。
牧清寒和杜文都不是蠢材,牧清輝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他們很難再找回原先那種輕鬆的心情,連帶著胸口似乎都沉重許多。
經過牧清輝這一通說,兩位秀才才真正認識到了此次遊學的嚴肅性,越發用心的準備起來,倒叫得知訊息的山長同肖易生放心不少。
郭遊聽後也十分動心,然而他剛拜了老師,自覺進益頗多,也不捨得在這個檔口離去,只得依依不捨又略帶豔羨的目送他們遠去。
正式上路那天是三月十七,牧清輝特意請了人選的黃道吉日。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古代文人外出遊學真的是非常非常尋常的事情,而且也確實有很多人因此送命,然而大家依舊屢敗屢戰!其實這是個信念的問題,再就是文人骨子裡一種固執和追求吧。
我知道肯定有人因為哥哥和牧清寒兩個人現在世道不太平就堅持出去而棄文,但是我也不會改的,這也是我的堅持吧,我理解那些文人,所以也理解兩位小秀才。
要是非要等到天下太平再出去遊學,鋼真,這樣的文人估計一輩子也沒什麼大出息了,入目都是富貴繁華、歌舞昇平,在家待著和在外頭逛,有什麼區別?
富貴險中求,不光指做生意,說實在的,古代光是每次進京趕考,或是去省府考試,路上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考生了,那時候的文人說文弱也文弱,說起不怕死來,也真是不怕死,體現在各種方面,很令人動容。
就說歷史名人吧,但凡流傳千古的,基本上都有過各種繞世界跑,四處遊學多少年的經歷,那些什麼名山大川啊,深山老林啊,一個人走的多了去了,都是長年累月的沒訊息,詩仙李白就是最知名之一,曾“手刃數人”啊!很牛逼的。
還有那些更那啥的大夫、高僧、名士,老在家待著很沒出息的,都要隔三差五就各種遊,各種浪,步行、騎驢、騎騾子、騎馬,好點兒的坐車、坐船,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被漫山遍野的貶謫噠,不然你們以為他們分佈全國各地的基友都是怎麼來的?
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也不發達,這些人往往一出去就要以年計,誰能保證去的每個地方都太平無事?或者你走的時候好好地,剛到一處就亂起來了;又或者走的時候抱了必死的決心,結果去後發現以訛傳訛,屁事兒沒有……誰又能保證人在家中坐,禍不從天上來?
PS,遊學中會發生大事,迫使哥哥和牧清寒飛速成長,尤其是前者
第四十九章
一通上路的除了阿唐之外; 還有四位鏢師; 輪流駕車; 一人同阿唐開路,一人殿後。
四位鏢師中; 最年長的是一位叫張鐸的鏢頭; 擅使長槍; 今年四十有五; 正是龍精虎猛的年紀。他打小就跟著長輩走鏢,幾乎走遍了大祿朝山山水水,會說多地方言; 行走經驗豐富,武藝過人,又膽大心細,此番就起個帶隊的作用。
另有一對親兄弟於威、於猛; 大哥於威二十七歲; 小弟於猛也二十三歲了; 兩人都有一把好力氣; 使得好一口朴刀。
最後一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