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指揮衙役在渭南佈下了包圍圈,一舉捕獲了這批大盜。梁永知道後,上疏皇上,誣說滿朝薦伏兵劫走皇貢,包括王九功等所貢名馬和金珠寶物。皇上震怒了,在梁永的疏上批道:“滿朝薦代為報復,且劫持貢物” ,並降旨把滿朝薦逮捕進京。實際上,梁永專使押送的八匹名馬和七抬槓,絲毫未少,梁永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當京城派來的緹騎到了灞上,滿姓宗室及百姓數萬人,吶喊著闖入梁永稅署,他們開啟軍庫,取出兵器,衝上了街頭,打算攔擊捕人的緹騎,而滿朝薦此時已經被捕,並被押在檻車之上了。滿縣令朝大家一揖,勸阻說:“諸位父老鄉親,千萬不要因為我一人之命,禍及數萬生靈。再說我被捕,而梁永也被撤職,這是三秦大地的洪福啊!”
滿朝薦無辜被捕,激起了百姓的憤憤不平,有咸寧生員(秀才)二十八人和百姓五十三人,千里迢迢從關中奔赴京城,為滿大人請冤。而咸寧的百姓鄉紳,也自發為滿大人立了碑,碑文寫道:“嗟我全陝,憤此梁永。養虎三千,禽食人獸。軍民共奮,立見刀兵。幸逢滿君,為民立程。人心稍安,共樂太平。反遭捏奏,蔽成聖明。公在民在,公去誰憐?”
滿朝薦被關在詔獄,笞、杖等五刑備受,面板皆裂。朝中大臣紛紛上疏申救,閣臣朱賡、副都御史許弘綱等數百人,上疏請求釋放忠臣,皇上一律不理。閣臣葉向高為滿朝薦一事,曾單獨求見皇上,懇請皇上寬釋滿縣令,但皇上拒而不見。葉向高長嘆一聲,說一事之請求,難於拔山 ?我一個堂堂內閣大臣,竟不如一個內閹說話管事,要我等何用 ?
七月,漕撫李三才上疏直陳三事,一是請求補充大僚,二是選拔科道官(言官),三是起用被削職的官員,其中明確點出了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三個人的名字,稱他們為“忠臣義士”“清風勁節” 。葉向高贊同李三才所陳三事,尤其是補充官員。葉曾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朝內外缺大僚多達百員,吏部尚書缺了三年,左都御史缺了一年,刑部工部缺尚書,現只各有一位侍郎在代理;而兵部尚書、侍郎皆缺,禮部也僅有一個侍郎;至於外省,督撫重臣少說也一半缺編,知府竟短了四五十員。由於缺官現象嚴重,致使一些政府行政機構陷於癱瘓狀態。此後經過葉向高等人多次呼籲,皇上總算給了點面子,答應先任命一員吏部尚書。於是十年前因不滿皇帝缺官不補,而主動辭職的前吏部尚書孫丕揚,又被重新起用了。
孫丕揚是陝西人,為官清謹,深孚眾望,在前朝嘉靖年間,是彈劾奸相嚴嵩的第一人。他為人剛毅,上屆吏部尚書任上,他力主用抽籤的辦法,解決官員選派的難題,這在當時請託走門路之風十分嚴重的背景下,不失為一個公平之舉,曾受到百官的支援。陝西有個老貢生(秀才),原職僅是一個小小推官,掌管刑獄,在調動工作抽籤時,竟抽得杭州知府一職,此人惶恐不已,請求調換,孫丕揚大怒 ,說:“你若敢用同鄉私情,違抗我的法度,我必送你去法司治罪。”此人無奈,只得走馬上任去了。
孫丕揚復官伊始,就上疏皇上,推舉屬於“人品正大、心事光明、急宜起用”的被撤職官員共一百三十八人,列在第一批的有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高攀龍等。不久,孫丕揚又第二次上疏,請求把一些“循良、年深”被斥退放逐的官員,分別授以官職,填補到兩京、部、寺、科道中,列在前面的仍有顧趙鄒高及馮從吾等,皇上只是草草一看,費了一番躊躇,拿起硃筆在顧憲成的名字下,劃了一道紅扛。
此時顧憲成的家鄉——江淮一帶正在發大水。接連數日的大雨,使河水暴漲,轉瞬間變為汪洋,數十萬災民無家可歸。顧憲成致信李三才,請他向朝廷報災,請求賑濟,信中寫道:“此非區區(我)一人之意,是為了東南億萬生靈,若救得此一方性命,蠶桑保障俱在其中,為國為民一舉兩得矣!……”李三才閱信後,立即向朝廷上奏,很快災民得到了糧食及日用品,與此同時,經過李三才的努力,江淮一帶的海州、鹽城數十州的馬價錢糧也一一免掉了。
六
當顧憲成從邸報上看到“奉旨顧憲成起升南京光祿寺少卿添注”時,他真是百感交集,並且心存猶豫。十四年前他在吏部文選司任上,因推舉閣臣違背聖意被罷官,至今仍記憶猶新。皇上還是原來的皇上,只不過更加不務正業,二十餘年不上朝不見百官;而自己依然是一副耿介的性子,遇到偽善和違背儒家傳統的事情,肯定還會挺身而出不計利害,其結果可想而知 ?
眼下自己雖說被皇上起用,官加一級,是一件光耀的事情,可相比之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