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的書,並且從來允許他自由意志的自由發揮。
這裡有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李敖就堅持改革,移風易俗,不過舊曆年。他認為過舊曆年是一種不進步,並且違反現代化。李敖爸爸是最通達的人,也最能理解兒子的卓見,於是他說:“好小子,你不過就不過吧,你不江我們過!”於是爸爸、媽媽以及姊姊妹妹弟弟們,便開始興高采烈,大過其年。他們吃大魚大肉,李敖偏要吃炒飯;他們熬夜,李敖偏要早睡;他們送來糖果壓歲錢,李敖一概退回。當然,對兒子不過舊曆年,爸爸也面臨理智與感情的矛盾:理智上,他知道兒子做得對;感情上,他怪李敖太重是非,太不肯遷就。但後來也就習慣了,就這樣一連過了五個年頭,直到他死以後,為了母親,李敖才向舊習慣屈服,開始重過舊曆年。
李敖爸爸只給兒子留下二項有形的遺產:一、兩套《資治通鑑》;二、一隻普通的手錶。由於是火葬,手錶拿了下來,那時李敖窮得沒錢買表,就戴了爸爸戴過的表。
李敖父親死後,全班同學捐了一大筆錢準備送給李敖,捐錢時人人都捐,惟獨李敖最知心的好友陸嘯釗不捐,理由是:“李敖個性狷介,他絕不會要你們的錢,不信你們送送看!”果然不出他所料,當學生代表帶著捐款趕到臺中時,李敖拒絕了。
2.歷史系是一個神秘的系
進了臺大歷史系,他很快發現:大學教育比中學教育更讓他失望。他看不起別人、不喜歡上課,最後甚至連考試都懶得應付。
一襲長袍、一副黑框眼鏡、胳肢窩下夾著書:這就是李敖的大學形象。不過使人覺得怪的是:大夏天他依然長袍依舊。
考進臺大歷史系對李敖來說可謂一償宿願。踏進臺大文學院的拱門,呼吸著遠比中學自由的空氣,李敖一度感到心滿意足,但很快,他認識到高等教育實際上比中學教育更讓人難以忍受:“大學的生活使我深刻了解所謂高等教育的一面,它令人失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