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和親人們的關懷和愛護,離不開老師、同學和周圍許許多多人的教育和幫助。家長們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是愛,讓他們把這些愛牢牢記在心中,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人們的愛。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麼從小就要往孩子心裡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是家長過度溺愛的結果。
孩子只要瞭解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會熱愛爸爸媽媽、回報爸爸媽媽的。
一位從日本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到日本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公司應聘。公司經理問:“你替父母擦過身嗎?”大學生回答:“從來沒有。”經理說:“明天再來吧,不過來之前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身。”
這個小青年從小失去父親,是母親當用人掙錢把他養大的。
這位青年回到家,看著在外面勞累了一天的母親,決定要為她洗腳。他拿來木盆,把母親的腳放進盆裡。當他用手握住母親的腳時,發現母親的腳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哭了。
第二天,這位大學生再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謝謝你,如果不是你的指點,我從來沒有摸過母親的腳,我要好好照顧母親。”
經理點點頭說:“你明天可以來公司上班了。”
這家大公司效益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員工的素質高,有高度的責任心並且熱愛自己的企業。而對公司負責,熱愛企業的基礎,是對父母負責,熱愛自己的父母。反過來想想,那些從小就患有愛的麻痺症的人,長大以後又怎麼去愛別人,愛企業,愛社會,又怎麼會去愛國家呢?
3.發現愛,感受愛……寫給孩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名言。
美和愛,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有的人能發現,有的人卻視而不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人們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只有懷著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才會發現美,感受美。
有個藏族小姑娘叫意娜,小小年紀就成為小畫家、小詩人,正是因為她熱愛生活,她純真善良,總是用愛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用愛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於是,她發現了美,畫出了美的畫,寫出了美的詩。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活得幸福,首先要有一顆愛心,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種小動物。
有了愛的情感,你會發現周圍有許多人都在愛你、關心你!你不僅能從父母、老師的讚美中發現愛,也能從他們的批評中感受到愛。在課堂上,你會從老師的目光中發現愛,從每一天的作業中感受到愛。你去商店買東西,乘公共汽車去上學,你會從售貨員的微笑中發現愛,從售票員清脆的報站聲中感受到愛……
有了愛的情感,你會發現媽媽每天為你起早做飯,雖然很平常,但那是愛;爸爸監督你學習很嚴厲,但那是愛;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也是愛。
總之,愛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看你能不能發現!
4.把童心童趣還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
我時常從被大人視為“好學生”的孩子的臉上,感覺到一種冷漠和成人的憂慮。這是為什麼呢?
一篇題為《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隸》的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們的聰明遠離了小溪中的魚蝦,遠離了草叢中的蟈蟈、螞蟻,他們不知道自然是美麗的,他們不知道生活中暴風雨與陽光同行,他們的舉止成了缺少個性和孩子活潑、純真的、同一的刻板的模型。”
許多父母不惜重金買鋼琴,請來家庭教師,逼著孩子去學。卻不知道,這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我在接聽“知心電話”時,上海的一個男孩神秘地對我說:“知心姐姐,你猜我最恨什麼?”
我好奇地問:“你最恨什麼?”
“最恨我們家那架討厭的鋼琴了。為了彈鋼琴,我捱過媽媽許多次罵,也捱過爸爸不少次打。可我根本不愛彈鋼琴,每次坐在鋼琴前,就像坐電椅一樣難受。我喜歡踢足球!可我爸爸媽媽說踢足球沒出息,影響考大學,硬把我心愛的足球從陽臺上扔了下去,我找了一天也沒找回來。”
為什麼父母花幾千元錢買來的鋼琴,竟成了孩子最恨的東西呢?為什麼丟掉一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