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0部分

是賭一把,也是避開新政造成憲政危機的唯一辦法。”楊銳道,“我說過,今年美國各級政府的開支超過一百五十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看上去不多,但卻是經濟正常情況下的四倍,如果算上經濟危機使得稅源大減這個因素,這個支出則是平時的八倍。或者換個角度看,兩年共計三百億美元的開支遠超上一次歐洲大戰時美軍的軍費。

這些錢聘用著六百萬失業工人,他們只做一些難有回報的事情,這不但會使失業工人養成懶惰的毛病——他們其實可以去做農民的,美國有的是土地,但他們不去,這有他們不想種田的原因,還有農業集團不願意他們從事農業的原因;另外還在政界開了惡例——選舉就是對民眾許諾好處,誰許諾的好處越多,誰就能上臺,而他們上臺之後乾的事情就是增稅和印鈔,長此以往,美國不但經濟衰弱,政局也會頻頻動彈,這等於是摧毀了美國發展的根基。

要想跳出這個陷阱,只能是對外開戰——戰時,將失業工人變成美軍士兵或者軍工廠工人;戰後,不說戰時掠奪,僅僅全世界工廠大多毀於戰火這一條,就能讓美國沒有失業工人,這是徹底擺脫羅斯福新政的唯一辦法。”

“可我們和英法簽訂海軍裁軍條約。米國退出條約不斷建造軍艦、擴大海軍,真的發生戰爭怎麼辦?”裕仁問道。“呂宋的米國轟炸機不會轟炸我們的船塢嗎?”

“根據情報。美國的新式轟炸機航程為三千公里,如果僅僅是從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起飛。它到不了滬上、南京和武漢,如果是在呂宋島最北端修建機場,那麼滬上、南京、武漢三地在它轟炸半徑的邊緣。”楊銳道,“如果開戰,我國空軍將捍衛國家空域,即便無法抵禦,那也無關大局,貴我兩國的工業全在他們夠不著北方。”

“但情報準確嗎?我們真的不要提前建造一些空母?”裕仁想到這次出兵東非就差點因為情報遺漏而損失慘重,好在艦隊更改作戰計劃在斯基馬尤登陸。同時之前也未公佈要在摩加迪沙登陸之目標,要不然國際聲望全丟光了。

“完全準確。”楊銳很肯定,“建造航母真的沒有必要。美國可看作是一個力大無窮的對手,我們造十艘,他就造二十艘;我們造二十艘,他就造四十艘。我們最好的辦法是開戰前儘量壓縮艦隊數量,以防美國增加數量,然後再開戰初以主場、技術、經驗等優勢將其擊敗,即便不擊敗。也要讓雙方實力拉近,之後戰爭的關鍵建造航母的速度了,就像剛才說的,在前面兩至三年。這一定是我們勝利。”

“那之後呢?”裕仁和伏見異口同聲,閒院宮載仁也看了過來。

“之後就是我們獲得整個太平洋制海權,美國只剩下夏威夷基地。”楊銳肯定道:“但我們沒有美國那麼多轟炸機。所以這個情況下只能求和。只要我們在從菲律賓反推到珍珠港甚至美國西海岸這個過程中讓美國海軍流足夠多的血,結束戰爭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說了半天。楊銳對太平洋戰爭的戰略預想終於出來了,那就是防守反擊。如果開戰前美國二十艘航母而己方十艘。開戰初擊沉美方八至十艘,而後憑藉快美國數倍的造艦速度,確實能在戰爭前期獲得整個太平洋制海權。甚至,哪怕開戰初沒有擊沉美方那麼多航母,岸基飛機也能保障沿海城市的安全,但如果美軍轟炸機能飛的更遠呢?滬上以北的天津、大連造船廠,還有全日本的造船廠都會被美軍轟炸機覆蓋,中日將在在米畜的轟炸下坐以待斃。

“閣下,這太過冒險了!”伏見宮說道,他重重的抹了一把汗。“如果米國有航程更遠的轟炸機,我們的造船廠將造不出一艘空母!結果只能是戰敗!我們必須在米國人列裝轟炸半徑超過滬上的轟炸機之前搶先開戰!”

“不!即便美國人有轟炸半徑覆蓋哈爾濱的轟炸機,我們都不能搶先開戰。”楊銳神情堅定。“因為這關係到最後的和談。如果是我們挑起戰爭,那麼戰爭結束的條件將是我們無條件投降,除非我們佔領美國本土,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美國人挑釁開戰,比如美西戰爭那種情況,那將存在和談的可能。搶先開戰除了激起美國人的憤怒,毫無受益。

另外,我們需要時間。美國人肯定有航程更遠的轟炸機,但它現在僅僅存在於圖紙上。在我們謹守倫敦海軍條約的前提下,先不說羅斯福以何種理由說服國會裝備這種轟炸機,即使美**隊得到足夠的軍費研發這種飛機,也不是兩三年就能研發出來裝備部隊的,這最少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我們需要這五年!”

“可是……”楊銳說的不無道理,可伏見還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