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億僅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但不要忘記,這只是聯邦政府的開支,州政府的開支是多少?地方政府的開支又是多少?
神武十八年,聯邦政府支出三十八億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就超過五十億;神武二十三年(1934),聯邦政府支出六十三億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六十六億'注149。這就是說,今年美國各級政府的支出肯定超過一百五十億,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而這些支出,靠稅收是無法支撐的,以去年為例,聯邦政府支出六十四億,稅收為三十七億,不足的二十七億全靠國債,經濟不景氣會有多少人買國債?國債的實質就是印鈔。
以上數字很枯燥,但請記住,美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已和上一次大戰齊平甚至超過,國債雖然不是徵稅,但印鈔的本質就是稀釋有產者的財富,比徵稅更可惡。越來越多的紙鈔會讓物價急劇上漲,原本勉強能維持生計的人因為物價上漲而難以度日。
美國要想像以前那樣發展,就必須保護有產者的財產,因為國家的統治階層是資本家,剝奪他們的財產權就是動搖美國的國家根基。但經濟危機下,美國顯然處於憲政危機中:按照美國憲法,失業工人可以用手中的選票讓聯邦政府任意徵稅和印鈔,實質就是無償徵收資本家的財產,這必定造成資本家和失業者的矛盾,同時產生‘平等’和‘自由’的衝突。
如果羅斯福新政繼續下去,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的政治結構必定發生革命性質的變革,那些政治世家、大資本主將遭受重創,甚至可能被沒收大部分財產,而代表廣大民眾的大眾政治家將頻頻出現,羅斯福就是這麼一個大眾政治家,共和黨將他選舉綱領總結為:‘支出,支出;稅收,稅收;選舉,選舉。’羅斯福根本不懼大選,因為民眾已被他用有產者的錢財收買。他擁有絕對多數的支援率。
他以後的美國,不工作每月領取救濟金的人將以百萬計。有產者大多會選擇移民,因為個人所得稅太高。他掙的一百美元中有七十五甚至八十美元交給國稅局,最後變成不勞而獲者的救濟金。國家的經濟將無從發展,死亡率遠大於生育率,和歐洲各國一樣,美國衰落提前到來。而我們,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美國!”
論述實在是太長了,以致除了裕仁和貝壽同外,兩個親王聽的都要打瞌睡。說完‘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美國’後,楊銳暫時閉口。靜靜喝了半響茶,見兩個親王感覺不對看過來時,他才接著說道:“接下來說最後一部分:世界本身。
大英帝國統治世界已有數百年,但她已經衰落,美國雖然是她選中的繼承者,但道威斯政府卻不想為維持歐洲的繁榮支付昂貴代價,所以當初任由英鎊崩潰。現在的世界是無主的,英國只能維持英鎊區,美國只顧及美洲大陸。甚至對南美的納粹化也力不從心。
但不管如何,美國都有接替世界霸權的資本,現在她僅僅是被孤立主義、和平主義干擾。如果德國發動戰爭,羅斯福就能用上次大戰的記憶鼓動美國人參戰。而戰爭又是使美國擺脫當下憲政危機的最好辦法,以美國的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勝利是輕而易舉的事。勝利之後的美國將統御整個歐洲,自然是世界霸主。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阻止德國開戰。
我們要讓美國陷於羅斯福新政造成的憲政危機無法自拔。要讓美國國內的政治格局發生劇變,甚至發生流血衝突和區域性戰爭。只有如此,美國才不再是美國,才會變得像法國那樣文明和虛弱。這對我們自然是最有利的,當歐美世界衰弱時,我們正好崛起,不出三十年,亞洲就是我們的經濟殖民地,不出六十年,全世界就是我們的經濟殖民地。不過,錢多了之後,我們是不是也會變成像英法美國那樣的衰弱國家,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好了,我要說的完了。”
楊銳草草的結尾,在場諸人甚至連貝壽同也未必完全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他已經回答了裕仁所想知道的大部分問題。
“閣下,”待楊銳休息了一會,裕仁再問,“我們對米國策略就是讓她深陷於羅斯福新政嗎?”
“是!”楊銳道,“沒有人能摧毀美國,只有他自己才能摧毀自己。現在美國的國債為三百七十五億'注150,照現在聯邦政府的支出規模,即便不開動軍事機器,四年後赤字就會達到五百億的臨界點,到時候聯邦政府就要面臨破產;再下去政府不但要支援鉅額利息,國債購買者也會劇減,赤字規模成倍遞增,三年就會超過七百億'注151,然後政府破產,革命開始。”
“那開戰呢?”裕仁再問。
“開戰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