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部分

決,這樣的話,東亞算是扭成一股繩了。

可敵人是誰呢?中日聯合下的東亞一定是會被英法老殖民地國家敵視,甚至美國也不希望看到一箇中日結合的力量在太平洋西岸崛起,這不光會威脅菲律賓,還會威脅夏威夷,而中日在解放整個亞洲之後,雖然憑藉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優勢可以不施行殖民地模式,同意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但在市場上失利的美國人會認輸麼?楊銳不由想到了後世的廣場協議、人民幣升值以及前些年的豐田訴訟案,只覺得要想洋人守規矩做生意,那就等於讓他們不信上帝吃齋唸佛。

快速崛起的東亞、老而不死的歐洲、力強狡黠的美國、理性瘋狂的蘇俄、歇斯底里的納粹,這些便是以後的世界的主角了吧。

楊銳由中日之戰想了好遠好遠,等他回過神的時候,天色已經發暗了,徐敬熙已經讓人送來晚飯。簡單吃完之後,他找了張紙,在上面開始寫關於戊計劃的問題。其一、保密的問題。把收復臺灣納入戰區的戊計劃,那麼戰爭不再是華北、東北、西北三個地區的戰爭,而是全國性質的備戰。這不但牽扯到海軍,還牽扯空軍,最後為了對付全日本的兵力,秘密訓練的坦克部隊估計也要出動,如此多的兵力、兵種協同作戰,那麼訓練就很關鍵。

裝備的製造、專業技術兵種的訓練、各兵種之間的配合,這些一個不好就是要洩密。這些東西雖然是新兵器、新兵種,外人看到或許也不能馬上明白其價值,但數量如此大、人數如此多,總是會讓起疑心的。日本可不是滿清,多年的滲透讓其對中國國內的各項變化很是敏感,更有諸多官僚士紳、留日學生與之盤根錯節。再加上倫理之下的國人本沒有國家意識,情報要洩露出去很是簡單,很多時候就是一句話的問題,有些甚至還不把洩密當回事,比如礦業司的吳仰曾,章鴻釗是被陳其美收買故意洩密的,而他則是因為被章鴻釗以弟子之禮相待,親近之下沒幾句就把不該說的事情說出來了。

幸好復興會系統不似如此,新納入的軍隊、軍工、軍校也開始在整肅,特別是軍工和軍校,這一個涉及到裝備製造,一個涉及到人才培養,一點也馬虎不得,只要有一個軍校生說自己在開魚雷機、或者有一個技師說自己在造航空魚雷,那後果就難以想象;

其二,裝備問題。潛艇、還有東北的坦克都已經定型,可飛機、特別是魚雷機只是造好了發動機,理論上說兩百馬力可以攜帶五百公斤的魚雷,可實際上呢?即使造出這樣的飛機,也要頻繁的進行海試。畢竟海面上飛行和陸地上飛行是不一樣的,以現在飛機的結構強度,海鳳一吹就散架改怎麼辦?楊銳對於後世的飛機明白。但對現在的飛機知道的甚少,他現在有的關於飛機的資料是一部叫珍珠港的電影,那上面有一架老式的雙翼飛機,可那是是金屬機啊,哪像現在全是帆布木頭機。

除了飛機,航空魚雷也是個難題,那東西是要從飛機上拋下去的。可多高丟下去這魚雷才能正常工作?再由這魚雷只有五百公斤,現在設計的潛艇用魚雷是用不了,新設計製造一款航空魚雷的任務只能是依靠自己。那東西要多久才能做出來?還有最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這個時代的魚雷機和潛艇配合真的能達到拒止效果嗎?

其三,人員訓練問題。六七千人的潛艇部隊,一兩千人的空軍部隊。還有登島作戰一到兩個師的陸軍部隊。以及極為關鍵的運輸部隊。要想收復臺灣成功,那麼這四部分人員不但要技術嫻熟,還有配合默契,潛艇和陸軍兩人不擔心,潛艇已經準備好幾年了,軍官現在也擴大到了兩百多人,有這些人做種子,開設潛航學校。兩年內培養一支能作戰的潛艇部隊還是不難的,陸軍就更不用說。山地戰本是復興軍的起家戰術,嚴州就是靠這個戰術站穩腳跟的,在臺灣作戰也是山地戰,差別就是那裡氣候更熱、環境更惡,再就是地形不熟,但這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多徵召福建本地人、並使用ddp和六六六,非戰損損失可以降到最低,同時民心在我,有當地人帶路,地形因素並不重要。

海軍和陸軍問題解決,就剩下空軍和運輸船隊了,楊銳不明白現在的飛行員是不是隻要三個月訓練就可以飛行,六個月就可以服役,但即使是這樣,另外六個月能適應海面飛行嗎?而且還要拉低投放魚雷——楊銳很是記得二戰電影裡魚雷機的投放動作,那就是與艦船航行的方向成垂直角度飛行,離艦船很近才拉低投放魚雷,這個高度很多時候比戰列艦的艦橋低很多,所以當他們投放完魚雷之後,飛機要迅速的拉起,要不然這麼近的距離很有可能一頭撞在艦橋上。這麼有難度動作,同時還是組隊投放,這不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