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部分

“那我們現在就可以買進幾十個轉缸發動機。一邊招人的同時一邊開始基礎訓練。”徐敬熙道,“先生,按照各國的情況,一般的飛行學校兩到三個月就可以讓學員試飛了。法國的航空部隊訓練只有六個月。我之所以估計為一年。是因為飛行員要學會怎麼釋放魚雷,另外飛行的地點是在海上,飛行員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適宜海面飛行。再就是因為潛艇和飛機出動的晚,如果是在後年開戰,那麼他們應該是在14年的下半年或者15年年初才行動,訓練他們的時間是足夠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在海邊訓練的保密問題。

潛艇部隊、飛行部隊,還有就是臺灣的渡海作戰部隊。臺灣多有瘧疾,最好的辦法是派遣福建的部隊渡海作戰。同時為了保障作戰部隊的物資,廈門、福州等地,要有一個能滿足其作戰的兵工廠,這樣透過飛艇也好,透過潛艇也好,彈藥都可以順利的運送過去。”

徐敬熙的計劃極大,基本是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了。楊銳只想著實現計劃的難度,覺得這雖然異想天開,但卻有可實現性。成本上考慮的話,飛機的成本則要比潛艇少得多,一架飛機也就是一萬多兩,並不值錢,而飛行員卻是更值錢的,加上登陸作戰的船隻,粗算增加五千兩就足夠了。

楊銳一開始是在想戊計劃的作戰成本是多少,空軍五千萬、海軍兩億,陸軍是多少?像日俄戰爭那樣日本舉國出動,中國因為是本土作戰,不要像日俄那樣長途奔襲,可五十萬人的戰鬥,光準備八百萬發炮彈,就需要一億兩,加上大炮、槍械、彈藥、各類作戰物資、軍餉、糧食、役夫,一年下來的軍費不會低於三億兩。這也就是說,整個戰爭的粗估需要五億五千萬兩軍費,加上一億兩的預備,總個戰爭花費在六億五千萬左右。

加上這幾年的四億實業投資,與之前的估計的四年八億七千萬總盈餘,加一億多兩的外債,共十億兩的總收入差別並不大,實在不行,開戰之後再賣戰爭債券,中國人買一部分,美國借一部分,軍費估計能達到八億兩的規模,有八億兩在手,即便戰爭打兩年,也是不怕了吧。若是像一戰那樣大家只是在塹壕裡乾耗著,那還可就要上拖拉機了。

潛艇、飛機、拖拉機,楊銳感覺對日一戰基本是二戰的雛形了。這邊14年開戰,如果一戰不變的話,那麼中國的戰爭將會影響著歐洲戰爭的程序,潛艇不說,飛機、或者魚雷機使用就會讓英德兩國仿效,現在的轉缸發動機只有六十多匹的馬力,而解決散熱問題的星形發動機,馬力已經達到兩百匹,這還是沒有增壓,要是增壓,那麼輸出功率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總功率很有可能達到三百馬力,有這樣的動力,日德蘭大海戰不會搞成航母會戰吧?

還有拖拉機,塹壕鐵絲網機器是一戰的標準配備,雖然出現了坦克,但那時候的坦克極不成熟,速度慢、噸位小、火力弱、鋼板薄、越野能力有限,有些甚至不能稱之為坦克,只能說是一種鋼鐵怪物。自己這邊設計的坦克,因為有成熟的柴油發動機,其單機功率已經可以達到六十馬力,增壓能達到了八十馬力,遠超汽油機的四五十匹馬力,而且柴油發動機本身就比就汽油發動機可靠,再加上銷售了那麼多的拖拉機,使得柴油發動機的穩定性越來越完善。超一流的發動機、近百年坦克設計和使用經驗。楊銳只想著這個世界以後還有二戰嗎?還會是之前那種模式下的二戰嗎?

二戰的事情或許可以緩一步再想,臺灣拿下之後那中國的外交形勢就要發生劇變了,以前的勢力範圍是不和美國接壤的。但臺灣拿下來,日本失去往南進攻的基地,甚至失去徹底崛起的機會,那以後的東亞,將由中、美、蘇、英、法五國決定這個地區的命運。沒有日本的情況下,中美的矛盾、中英的矛盾將會比以往歷史更加明顯的顯現出來,或者說。中國已經取代了日本的位置,變成東亞最強的霸主,但是這個霸主太過虛弱。充裕的人力和戰爭科技的高水平,只能讓他收回原有的權益,但要想發展,特別是往外獲得市場。不是腿短的中國海軍能夠實現的。這個時代不是廣告推銷產品時代,而是槍炮推銷產品的時代,想實現工業化的中國,最終是要往南搶奪市場的。

相通了這一點,楊銳忽然有種隱約的感覺,二戰的日本,就是今世的中國,但兩者不同的是。日本需要和中國開戰才能獨佔中國市場,而自己只要高關稅就能實現這一目的。所以中國的力量不但要比後世的日本強大,而且還不會因為中日戰爭產生內耗——或許後年收復臺灣後,就可以開始拉攏收復日本了。臺灣奪回,朝鮮佔領一半而後透過談判使其迴歸之前的模樣,至於琉球……,也是談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