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當選的胡適就心急火燎的起來出去買報紙,想知道大選的投票結果。不料他起來的晚,學校報攤上素來支援威爾遜的紐約時報早就賣光了,剩下的那些報紙則大多猜測休斯會贏得大選,心中仍舊對威爾遜當選滿懷希望的胡適便徑直出校往鬧市區尋找報攤,他一直走了六英里遠的才在一處偏僻的報攤上買到紐約時報。看到報紙頭條是威爾遜可能險勝後,他神情頓時為之一塊,覺得這兩日加起來十多英里,近二十公里的路沒有白走。
紐約時報果然言之中的,當日下午,威爾遜以四千票之微弱優勢當選下一任總統的新聞便出來了。威爾遜的支援們互相擁抱歡喜,而身在自己寓所的胡適只有和盧錫榮草草擁抱才放下此事。
看著胡適如此為威爾遜瘋狂,盧錫榮笑道:“適之,我們怎麼感覺比你自己當選了總統還高興?”
“不,我是為這樣有懸念、並且公正的選舉而高興。”胡適懶散的躺在椅子上,有氣無力。“在這樣的選舉下,威爾遜能再次當選總統,則是我更高興的事情。”
“你就為了這個才推遲幾個月回國?”胡適的博士論文考試在幾個月前就進行了,雖然是大修透過,但他現在沒有時間去大修論文,回國是必定的。
“沒有的事情。”胡適終於想起了正事,道:“對了,晉候,有我的信件嗎?”
“有韋蓮司的。”盧錫榮笑道。胡適是留學生中最多情的——為了使留學生更好的接觸美式文化,庚款的留學生很多都住在美國人家裡,但,只有胡適把房東的女兒勾搭上了。雖然他前年便從綺色佳搬來到了紐約曼哈頓,可那個美國姑娘還是和胡適常常通訊,並且,現在他們住的這所房子就是韋蓮司和一個女記者合租的。因為有這一層關係,盧錫榮很多時候會不動聲色的拿胡適開玩笑。
“只有她的嗎?”胡適此時根本不理會盧錫榮的玩笑,他只是記得虞先生離開美國前跟他說過這個月初就會重新回到紐約,他一直在等他的訊息。
“還有一封虞先生的。”盧錫榮見玩笑開不成,只好將書桌上的一封信給他遞過去,那信封正面左下角上,流暢的英文寫著‘’。(未完待續。。)
辛卷 第二章 見到你
便是復興會元老虞自勳的英文名,因為辛亥年的一些事情,復興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他被選出了常委會,而他自己也有完成學業的想法,之後便重回美國攻讀法學博士,不過他這一次就讀的學校不再是紐約市大,而是有心人關照下的耶魯。
辛亥年是復興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而今年則是復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虞自勳作為委員會掛名的委員,也是要去參加的,這便是他離開美國的首要原因,而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他和美國上層社會、特別是和羅斯福家族的友誼,負責外交事務的謝纘泰希望能和他做一次深入交談,以再次修正對美外交的方向。
只是,本著中美交好信念的他,和認為中美註定交惡的楊銳之間存在原則上的分歧。虞自勳認為,太平洋極為寬廣,而美國從和清朝建交開始,便對中國少有野心,很多時候還竭力保障中國之領土完整,所以中美兩國應該共建良好關係,重新回到開國初年時正常的中美關係上來;而對日本,他認為中國不應插手日美矛盾,也不要刻意的去交好日本,以免引起美國的反感。
虞自勳的觀點代表華僑們的普遍觀點,也是他最近幾年在美國所悟,謝纘泰對此大部分認同;但,楊銳、章太炎、秋瑾、虞輝祖、徐華封對此並不認可。章太炎和秋瑾認為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化敵為友是大幸事,中國和日本交好是中國自己的事情。美國憑什麼指手畫腳?當初美國出爾反爾站在英法一邊支援日本,兩國之前的友好關係便告一段落了。
而虞輝祖和徐華封兩人支援中日交好更多的則是因為現實問題。現在和日本合夥的航運業每個月都能掙八千萬華元。這些錢雖然兩國分潤,但中國也能分得五千多萬。全年航運收入高達六億華元之巨。這還只是神武五年,中日兩國的商船加起來只有五百六十萬噸,可神武六年預計兩國商船總量為八百二十萬噸,真要美國出兵歐洲,那運價最少要翻上五六倍,屆時兩國商船對的利潤也將是現在的五六倍,這些錢中國最少可以拿到六成五,數額將超過三十億華元。
航運如此,造船和鋼鐵的利潤也不少。國家給國有民營船廠的每噸造價已是一百華元了,明年如果運費漲五六倍,那造船成本也要漲到三四倍才合理,以年造船量一百二十萬噸、每噸造價四百華元計,這就是四億八千萬萬華元;而鋼鐵產量的極限是三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