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1部分

小,等德軍反攻時這裡只會被可惡的榴彈炮三面圍攻,最終結果只能是放棄這個突出部,退回原來的出發地。

法國人是吃過這個虧的,因此不管是進攻還是撤退,都非常強調防線必須水平一直,以防止給德軍炮兵形成三面圍攻的有利態勢。現在11軍不做大規模集結就妄想以所屬的四個師發起進攻,這在貝特朗上校看來就是自殺。作為觀察員,他又義務提醒這支同盟軍,這裡是歐洲西線戰場,不是亞洲。(未完待續。。)

辛卷 第三十九章 巴勒迪克1

幾年的戰爭中,由於法國人的火炮難以匹敵德軍,所以他們得出了‘所有的攻勢都必須是廣正面進攻’的血肉教訓,這就是說,進攻的寬度最少要在德國榴彈炮射程的一倍以上,即:正面必須超過十五公里。只有這樣,突出部才不會遭受德軍榴彈炮來自左右兩側的覆蓋性射擊;再考慮到突出部的交通、部隊駐紮,這個突出部的寬度很多時候要超過二十公里,甚至達到二十五公里。

如此說來,這個寬度根本不是幾個師能夠開啟的局面,這必須要十幾萬、幾十萬部隊投入到一個地區,而要集結這麼多兵力,那勢必會被德軍的偵察機發現,加上漫長的炮火準備時間,等法軍開始進攻時,對面的德軍早已嚴陣以待了,戰事最終將陷入漫長的膠著戰中。

法軍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給遠征軍帶來幫助,但這一次顯然這些經驗用不上。11軍參謀長徐樹錚對其好言相勸之後,便已‘我軍會相機機行事’的籠統言語把貝特朗上校打發走了。此時,他倒希望33師一旅吳佩孚接到電報後能快些趕到巴勒迪克城外,真要是順勢拿下了那裡,那一切事情問題都解決了。

從在突破口觀望到收到後方司令部的進攻電報,吳秀才反應也算快的,他之前就把全師的炮團集中調到了戰車營的突破口上,就等著進攻的命令。此時一收到電報,便把防線交給師長曹錕。自己帶著一旅剩下的那個團和半個炮團順著戰車營開闢的道路直撲巴勒迪克,他完全明白,現在整個戰事的關鍵就在這座城市是不是能順利拿下。

十六公里的距離並不太遠。急行軍也就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但就在一個多小時裡,前面的裝甲部隊已和德軍佈置於巴勒迪克城外圍據點幹上了。

一路勢如破竹的裝甲部隊在城市外圍數公里處撞到了牆——和野地炮兵不同,城市裡的炮兵都有堅固掩體,飛機可以影響野地炮兵的正常作業,但對於水泥掩體裡的城市炮兵,他們最多也就是繞著他們嗡嗡直叫罷了。於是,在離巴勒迪克城東南三公里處,一通榴彈炮砸在了裝甲部隊的去路上。跑在最前面的一連數輛戰車立即被打得頂部裝甲板開裂,炮彈爆炸的火焰和彈片透過裂縫將車長炮手等人燒傷、刺穿,其餘的車內乘員也震的頭昏眼花。150、105榴彈炮威力驚人,這些中彈的戰車當場就動彈不了。有一輛還起火爆炸。

指揮戰鬥的張六吉少校當下猜到這附近有德軍的火炮觀察哨。他一邊下令各車釋放煙霧後撤,一邊命令前面幾輛戰車進行火力偵察。果然,戰車的前置機槍一響,對面千餘米外的德軍工事裡馬克沁機槍也開始還擊,子彈打在戰車的前裝甲板上,叮叮咚咚卻毫髮無傷。只當火光咋現,幾發炮彈從對面打來並在戰車身邊爆炸時,張六吉才感覺這應該是德軍的一處阻擊要地。

怎麼辦。打還是不打?不打那進攻就要被德軍遲滯,等後面的德國人準備好。那仗將更難打;要是打,那在德軍遠端炮火和工事內反戰車炮的夾擊下,一個不好自己要損失慘重。

心裡想著這個問題,手裡卻拿著地圖,對照著自己行駛的里程,張六吉感覺自己應該是到了巴勒迪克外圍一個叫薩沃尼埃德旺巴的地方,此地距巴勒迪克還有三公里,而且前方不遠處還有一道橫在去路上的小溪。

“炮營炮營,馬上找地方把炮架起來。”張六吉下定了進攻的決心,命令自行炮營開始展開。此地離城市已經很近了,再往前那炮兵火力只能直射。

趁著炮營展開,張六吉又叫來二連長孟慶山道,“帶著你的連從西邊繞過去,側翼攻擊,注意一定要快!我們這裡吸引敵方注意力。”

張六吉說話的當口,因為煙霧而失去具體目標的德軍榴彈炮群還是如錘子一般砸在大地上,每一次爆炸都震的地動山搖。“我帶哪些人去?”一次爆炸的間歇,二連長趕忙問道。

“帶33師的人去。”張六吉不敢太過消耗摩步營的步兵,只得拿33師的人的湊數。

“明白了。”二連長孟慶山沒說二話,當即就帶著一連十九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