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了出來。
皇長子李瓊還很年輕,不到二十歲,和他的父親長的很像,有著一張頗為圓潤的臉龐,尤其是那雙丹鳳眼,是皇室李家最突出的特徵。
皇長子李瓊擺出的姿態很低,緊走幾步,上前便拉住趙石的胳膊,不讓他行下禮去,口中更是笑道:“晉國公大駕賜臨,李瓊卻未能遠迎,罪過罪過。”
趙石這客套話現在也是張嘴就來,“殿下相邀,不敢遲來,是趙石到的早了,驚擾殿下之處,還望殿下恕罪。”
李瓊顯得很是高興,年輕的面龐上,都能笑出褶來,轉身便為趙石一一引薦周圍人等……
這些人都是皇長子府中教授,侍讀人等,其中還有皇長子府中的長史,司馬,轅曹,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官職在身,不過顯然,官職都不高,在大將軍趙石面前,可以說是閒雜人等……
不過可不要小看了這些人物,別看現在大多名聲不顯,一旦李瓊登上儲位,他們便也水漲船高,也許很快便能在六部中找到合適的職位,如果一直陪伴於東宮,當李瓊登基稱帝那一天,他們便都是從龍之臣,前程非是旁人能及。
就像當初東宮舊人,如今權勢顯赫者,可不是一個兩個。
不過趙石也未怎瞧得上這些人,大秦的皇位不是那麼好做的,李瓊現在登上儲位,實是禍福難料,他身邊的這些人,都已經上船,想要下來,是分外艱難,一旦有事,先波及的絕對不是太子,而是他身邊人等。
可以說,太子身邊的人,是前程最兇險莫測的一個群體,就像當初長安之亂時,李世傑就被嚇的回鄉守喪去了,他這個大將軍都險些弄的身敗名裂。
東宮近人中,又有哪個不是心驚膽戰,景興末年那場風波中,東宮之人被貶斥的不是一個兩個,死在東宮任上的,也非一人。
對於這些一腳踏入鬼門關的各色人等,趙石沒搭理的興趣。
認識了一圈,皇長子李瓊把著趙石手臂,“這裡非是說話所在,請國公隨我入府敘話。”
於是,一群人簇擁之下,二人當先進入大門,入了府中,趙石抬了抬手臂,輕輕將手臂從皇長子那裡脫出來,腳步稍卻,便落後了皇長子足有半步。
李瓊那雙丹鳳眼中,波光閃動,笑容便更盛了幾分,實際上,走在如此雄壯的大將軍趙石身邊,感受並不太好,手上傳來的觸覺,都是堅硬如鐵的肌肉,身高上的差距,更讓他有種被壓迫的感覺。
這在皇家之人,尤其是即將登上儲位的皇長子殿下來說,必然不會舒服。
大將軍趙石這般知情識趣,半步之差,又顯出了尊卑之別,讓皇長子殿下心中十分之偎貼,更是暗道,都說大將軍趙石威風八面,素來威嚴可畏,從來不曾有圓滑之名傳播出來,但今日一見,卻覺傳聞謬矣。
實際上,他和大將軍趙石見過不止一次,只是多數時候,都是遠觀而已,並未上前說話,聽聞自己幼年時,到是被大將軍趙石抱過,只是他那會兒年幼,還不記事而已。
唯一讓他有點後悔的其實也就在這裡,父皇登基之前,與大將軍趙石相交甚厚,往來雖不多,但交情實非他人可比。
他那時年輕識淺,身邊也沒什麼得用之人,幾個飽讀詩書的先生,都不願他去招惹外間領兵大將,說起大將軍趙石來,話語間也多有貶低,也影響了他的判斷……
如今想來,那時聽到的,皆乃酸腐之言,若是早早能與大將軍趙石交通往來,立儲之事何至於等到今日?
大將軍趙石的一句話,足當旁人前言無語,而且,之後還有不少好處,便如父皇登基,可不就是有了大將軍趙石之助?
當然,現在也不算晚,與朝中臣下相交,也比以往便利,到是要好好琢磨一下其中分寸才行。
心裡胡思亂想著,嘴上卻沒停下來,興致勃勃指點著左右門廊,“國公常年在外,就我記得,國公來這裡的次數可是屈指可數,如今故地重遊,可有感慨?”
趙石這些年和深有城府的人打的交道太多,聞言先要在心裡轉一圈,不由愣了愣。
打量著左右,有些不經意的回道:“殿下恕罪,有些不記得了,好像臣最後一次來這裡,應該是咸寧二年還是咸寧三年的時候吧?”
李瓊撫掌笑道:“嗯,我記得,應該是咸寧三年六月間,國公正任羽林中郎將,也在為組建國武監而奔波,那會兒國公來到府中,我還特意命人帶著,遠遠瞧了瞧,如今一晃,已然十餘載過去,我今已長成,國公也青春正盛,來日方長,李瓊還要國公多多指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