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1部分

不過他卻不須等候,徑直被由太監引著,便進了正殿的mén口,等候的人瞧了,羨慕之餘,也只能在心裡無奈的嘆上一口氣罷了,至多狀似安慰的嘀咕上一句,得勝伯許是來陛辭的吧?

他們猜的到也不錯,趙石此時被傳召至此,確實是有辭行的意思在裡面,現如今猛虎武勝軍已準備妥當,就等開拔了,大將出徵,御前辭行,聖上面授機宜,此乃題中應有之義,到也不算難猜。

不過這次入宮辭行,卻註定不會如此簡單。

進了乾元殿正殿,一眼掃過去,卻是見了熟人,這人不是旁人,正是與他同出於當年景王府,現如今任職利州路按察使的齊子平。

齊子平是五月間回京的,這個趙石知道,只是一個忙於軍務,一個也沒多少清閒時光,所以齊子平雖然回京半個多月了,兩人卻還沒見過一面,不想卻是在這裡碰上了。

那邊齊子平見他進來,微微一笑,頷首示意,趙石也微微點頭,這才給安坐於上的皇帝陛下見禮。

埋首於書案之間的景帝抬頭瞅了瞅,隨口吩咐,“你來了……免禮吧,來人,賜座。”

等趙石坐定,那邊齊子平卻是隨即起身辭了出去,兩人雖還是一句話也沒談上,但齊子平臨去之時,相互施禮間,卻仿似有默契般相視而笑,尤其是齊子平的目光中隱有感ji之意。

這個趙石心裡明白,齊子平此次回京述職,據說是要進戶部的,後又改為禮部,兼領國武監督學之職,要按以往來瞧,無疑戶部權重,禮部多有不如,對於齊子平來說,如此反覆就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了。

但現在不同,國武監在趙石手中蒸蒸日上,又幾乎獨立於諸部之外,諸事所涉,遍及六部不說,對於之後仕途,也將大有益處,國武監如今數千學子,任誰出任國武監督學之職,將來便於國武監所出之生員有了師生之誼,所謂mén生故吏,還不就是這麼來的?

而這麼輾轉幾年,和趙石不同的是,齊子平是文官,又掌禮部職司,順勢入中書便是理所當然,可謂是前程一片光明。

齊子平也是明白人,此事若無趙石力薦,即便聖上再是恩寵於他,於此事上,也未必會想到他這裡,所以此事一定,卻要比入戶部苦熬資歷要強的多了,而他這裡也算是欠下了趙石一個天大的人情……

其實他猜的不錯,但卻也稍有偏差,畢竟這些年皆在蜀中任職,遠離長安,許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於此事上,趙石力薦是不錯,而景帝這裡卻是猶豫再三,才將事情定了下來的,至於皇帝陛下為何心存疑慮,原因可就多了,一個呢,是齊子平為官四平八穩,深有靜氣,但說實話,其人才幹卻略有不足,出掌可謂是獨出心裁,別具一格的國武監,便有些勉強。

二來呢,國武監雖漸漸顯lu鋒芒,但到底根底要弱上許多,能不能破繭成蝶,還需一些時日來觀瞧,就說此次出兵東征,若猛虎武勝軍一戰而敗,那麼之後不論勝敗,國武監都將成為眾矢之的,靡費錢糧無數,卻無成效,怎麼都說不過去,別說御史臺那些ji蛋裡挑骨頭的御史,對國武監已經越來越是不滿的戶部,兵部便能撲上來將國武監撕碎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派齊子平這樣的心腹之臣出掌國武監卻是有些大風險在的,以上也正是景帝猶豫的根源所在,但世事如此,趙石即將統兵離京,其他人等多數不能盡如人意,所以,猶豫再三,景帝還是做出了這樣的決斷……

(總有些緩不過勁來,碼字比較辛苦,對不住啊,還有,多謝幾位書友的打賞,看來大家壓歲錢沒少賺啊,呵呵……)

第八卷 繁華盡處是吾鄉第七百一十九章 開端(八)

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七百一十九章開端(八)

“看看這個”

在趙石接過太監奉上來的幾本一看就是奏摺的物什的時候,根本不用看,就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東西。果然,翻看第一本細觀,正是彈劾他的表章,幾年下來,他書本也沒白讀,文鄒鄒的表章已經難不住他,只是在用典之上,卻終是無與那些自小讀書的文人相比罷了。

一目十行的看下來,意思很明白,就是彈劾他不顧朝廷體面,無故對朝廷命官加以si刑之事,所指就不用問了,許節雖然已經老老實實的回了家,畢竟文弱書生,身具錚錚鐵骨的卻在少數,一頓痛打下來,就算他懷恨在心,但終究沒那個斷然休妻,直面得勝伯怒火的勇氣,但病休了一個多月,加之實在無對其期望太深,所以這事隱約傳出去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