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由於這種投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經過了分拆和打包,在銷售過程中經過了至少多次倒手,就像穿上了“迷彩服”,到普通投資者面前時已經面目全非,成了名副其實的“迷彩債”。當然,打包過程中,也可能將最初發行者本身的資產納入其中,這些最初發行者一般都是華爾街的金融大鱷。背靠這些大樹,在次貸危機以前,現在一文不值的“迷彩債”當時都是優等品。於是,金融大鱷成為潛在的暴風眼。例如,雷曼兄弟本身的資產就被納入部分“迷彩債”中,雷曼兄弟的破產就成為大危機加速的暴風眼,導致千萬中小投資者血本無歸甚至破產。

3 “迷彩債”引爆“小機率事件”(5)

就這樣,美國次貸破產者的命運成為全球投資者的命運。

蝴蝶效應:“最後的傻瓜”沒出現

美國最初一個次貸破產者的命運成為全球投資者的命運,是一個最典型的蝴蝶效應。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第一個次貸破產者呢?拋開該家庭出了什麼不幸的具體情況不說,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棟次貸房不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術問題。按照貨幣主義的信貸接力遊戲,總會有下家,總會有下一個“傻瓜”出現的,我的債你來還。那些被貨幣主義洗了腦的美國次貸人總是相信,在無限的貨幣接力和風險傳遞中,自己不是“最後的傻瓜”。

然而,人口是有限的,進入某個市場的人口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美國次貸房市場,沒有出現“最後的傻瓜”,倒是出現了第一個次貸破產者。這是蝴蝶翅膀的第一次抖動,最終在全球掀起了金融海嘯,成為一個最典型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原本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人們形象地理解為,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就可能造成遙遠國家的一場颶風。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起初是說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此後,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作比喻。目前,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最終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必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也就是說,“小機率事件”其實是個“大機率事件”。

蝴蝶效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蝴蝶效應起初用於天氣,天氣是一個難以預測的複雜的系統,該比喻可以形象地說明問題。後來,人們把它用於同樣難以預測的複雜的社會現象。在社會問題中,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和隱患,如果不及時地引導和化解,最終會給社會帶來莫大的危害,可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和發明,只要正確指引和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產生革命性變化。可見,蝴蝶效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此次大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的蝴蝶效應。危機很快從美國到了冰島。漁業曾經長期是冰島的支柱產業。後來,冰島政府認為,靠漁業拉動的經濟增長過於緩慢,於是大力發展金融業,漁業等傳統實業卻持續萎縮,國家的經濟結構也呈現出倒金字塔結構。2007年,冰島銀行業總資產相當於該國經濟總量的9倍,其四大銀行所欠外債超過1000億歐元,而中央銀行所能動用的流動外國資產僅40億歐元。事實上,冰島的經濟命脈掌握在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投資者手中,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必然會迅速波及這裡。

作為昔日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冰島已欠下全球350億英鎊的債務,國家瀕臨破產邊緣,相當於每個冰島人欠下11�6萬英鎊的債務。該國總理勸告本國人民重拾捕魚行業,並且無奈地承認,冰島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機的陰影。美國次貸這支蝴蝶翅膀扇起的氣流,最終掀起的這一場颶風,就這樣把遠在北歐的冰島捲了進去。

危機爆發後,美國負資產家庭數目從2006年的300萬,暴增3~5倍至現在的1200萬~1500萬,原因是不少業主在樓市高峰期時次按週轉套現,樓市狂瀉後紛紛變成負資產。負資產過多將繼續拖慢樓市復甦的進度,過去美國人靠“按上按”套現的消費模式也將一去不復返,這將嚴重拖累美國整體經濟。

目前,美國經濟仍未走出次貸危機,大西洋兩岸的眾多金融機構已經遭到了沉重打擊,美國無法售出的住房數量達到了空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