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0部分

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穌。悲泣懊惱,漸舍而去。

故事中,捨身飼虎的摩訶薩埵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於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捨的殘骸散落在一座山林裡,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

摩訶薩埵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親百般規勸和訓諭:“我是摩訶薩埵,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由於這種功德,現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你為什麼還沉陷於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嘆,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王后聽後,收斂悲傷,命令使臣整理了太子殘骸,焚燒火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舍利塔。從此以後,國王、王后以及海內臣民常常禮拜贍養。

摩訶薩埵王子可憐剛剛生下幼崽的餓虎,遂以身飼之,正是因為他心中有“天下蒼生皆平等”的處事原則,才會做出這種驚世駭俗的壯舉,遂破除關隘阻隔,瞬間成佛。

佛經曾有這樣的記載:佛對阿難說,過去之世的大勇太子,莫非是別人嗎?就是今天說法會場中的我。過去之世中的國王,就是現今我父王淨飯王。王后就是現今我母摩耶夫人。大太子就是彌勒菩薩。二太子就是文殊菩薩。那時的餓虎就是現今姨母波闍波提。七隻小老虎,就是現今的弟子目連、舍利弗和嬌陳如等五比丘。一切緣法,皆有遇合;起承轉折,各按脈絡。

“現代人哪裡還有那種大無畏的勇氣?只顧為蠅頭小利而倉皇奔走,誰還有毅力拯救天下蒼生?”林軒搖頭嘆息。

社會進步,人心卻後退了,所以才造成了今日社會價值觀扭曲的混亂現象。

林軒回憶那“捨身飼虎”的故事時,那奔來的猛虎竟然真的對著佛像下口,瞬間將佛像吞噬一半。

第五百零五章 亦真亦幻

大殿之內,神影晃動,似乎所有的神佛都一時之間活了過來,在林軒眼前演繹著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

佛教神話傳說在釋迦牟尼以前就已有六佛,加上釋迦如來則共為七佛:即毗婆佛(勝觀佛)、屍棄佛(寶髻佛)、毗舍浮佛(一切勝佛)、拘留孫佛(滅累佛)、拘那舍牟尼佛(金寂佛)、迦葉佛(燃燈佛或飲光佛)和釋迦牟尼佛(能仁)。其中拘留孫佛又稱賢劫第一佛,拘那舍牟尼佛又稱賢劫第二佛,迦葉佛又稱賢劫第三佛,釋迦佛又稱賢劫第四佛。

另外,五種姓佛在藏語中稱“該哇惹阿”或“德銀協巴惹阿”,稱五部佛或五方如來,常作為佛教密宗本尊佛,即中央毗盧佛(大日如來)、東方不動佛(不動如來)、南方寶生佛(寶生如來)、西方無量光佛(無量光如來或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來)。藏傳佛教密宗進行灌頂時所戴五佛冠上的佛像即指此五佛。

之後,還有八大菩薩,即隨侍如來的八大隨佛子。指文殊菩薩(江白央)、金剛手菩薩(恰那多吉)、觀世音菩薩(堅熱叟)、地藏王菩薩(塞寧保)、除蓋障菩薩(知巴南木賽)、虛空藏菩薩(南喀寧保)、彌勒菩薩(強巴)、普賢菩薩(貢都桑布)。其中文殊為智慧第一,觀音為慈悲第一,普賢為大行第一,地藏為大願第一。金剛手漢語中又稱大勢至菩薩。

另有“岡金貢保”佛,藏語意思為“雪域怙主”,指觀音菩薩。藏傳佛教以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最能救渡苦難,普渡眾生,故以之作為西藏的救世怙主。同時許多神話傳說都和觀音菩薩聯在一起,如說西藏的族源是由觀音菩薩點化一個神猴和巖洞魔女結合而來;著名的藏王松贊干布和*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等。

上述這些佛像都供奉在大殿裡,而呈現林軒眼前的每一尊佛像都有各自的身世故事,並以此流傳人間,成為各大寺院供奉的主神。

他走進大殿時,以為佛像只是佛像,卻沒想到,那些靜默端坐的是活的佛,而非泥胎雕塑。

任何一名藏傳佛教信徒面對這三千神佛一起現身,都只怕會五體投地拜倒,再也不敢抬頭觀看。

林軒仍然挺立,凝神觀察這一切,以第六感揣摩事情的發展變化。

忽然,一個高大的人影從正前方緩步行來,光頭,赤足,身上裹著絳色僧袍。

林軒的目光漸漸溼潤了,因為那個人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