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輩們不讓我們去現場看看水馬騮長什麼樣。水馬騮據說水陸兩棲,形像4歲的孩子,但頭上有個凹坑,如果那個凹坑有水,即便它們離開水也能力大無窮,把陸地上的動物拖入水中。
“我的娘,真有這東西,我看它們都像孩子。”許少德仍背對著金色光團,但他被嚇得不輕,不敢繼續站貼著金木門,他揉了揉太陽穴,又說,“我聽你這麼說,怎麼覺得好像是日本那邊的河童,是叫河童吧?”
“這當然沒錯了,河童其實就來源於咱們中國的。”我答道。
對中國人來說,河童就像是水鬼一般的生物,根據古書《幽明錄》上的記載這種生物名叫水蟲,又名蟲童,裸形人身,身長大小不一,頭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則無勇力,所以在日本有句俗話形容天大的災難,就叫做河童滅頂。經過日本民俗學家考證,該生物應該就是日本的河童,其實他們說的碟子和水馬騮頭上的凹坑是一樣的。
日本是一個猴類較多的島國,可以推斷河童可能是一種水棲性類人猿,一般的猿類是不近水的,但在日本有一種猴子卻喜歡泡溫泉,這說明猿類是有可能靠水生活的。水馬騮這東西非常特殊,它秋冬有毛,春夏無毛,所以除了水馬騮這個名字它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中國傳說裡的妖怪——山魈。在日本,河童到秋天入山之後會變成山童,即長滿毛的妖怪,然而入山之後,不僅僅是名稱發生了變化,就連身體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因為到了春天要下山,再次開始在水中的生活,再返回為河童,所以山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