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於氣,氣傷則血無以存。”在火熱之中,又有實火及虛火之分,外感風熱燥火、溼熱內蘊、肝鬱化火等,均屬實火,而陰虛火旺之火,則屬虛火。氣虛之中,又有僅見氣虛,和氣損及陽,陽氣亦虛之別。
證候的虛實,由外感風熱燥火、溼熱內蘊、肝鬱化火等所致者屬於實證;由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所致者,則屬於虛證。久病人絡,血脈瘀阻,血不循經而致者為虛實夾雜。實證和虛證雖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機,但在疾病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又常發生實證向虛證的轉化。如始為火盛氣逆,迫血妄行,但在反覆出血之後,則會導致陰血虧損,虛火內生;或因出血過多,血去氣傷,以致氣虛陽衰,不能攝血。因此,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導致的結果。此外,出血之後,倘若離經之血未排出體外,留積體內,蓄結而為瘀血,瘀血又會妨礙新血的生長和氣血的正常執行,使出血反覆難止。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血證中出血是一個重要的主症,患者表現為血液或從口、鼻,或從尿道、肛門,或從肌膚而外溢。
1。鼻衄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傷、倒經所致者,均可診斷為鼻衄,出血量大者亦謂之唾液而出,血量少,並有口腔、鼻咽部病變的相應症狀。
4。吐血
吐血與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吐血經嘔吐而出,血色紫暗,夾有食物殘渣,常有胃病史。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血色鮮紅,不夾食物殘渣,並有鼻腔、口腔及咽喉相關病變部位不適的症狀。
5。便血
(1)便血與痢疾:痢疾初起有發熱、惡寒等症,其便血特點為膿血相兼,且伴有腹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熱等症。便血一般不伴有膿,亦無裡急後重等症狀。
(2)便血與痔瘡:痔瘡屬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點為便時或便後出血,常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做肛門直腸檢查時,可發現內痔或外痔。
6。尿血
(1)尿血與血淋:血淋與尿血均表現為血由尿道而出,兩者以小便時痛與不痛為其鑑別要點,不痛者為尿血,痛(滴瀝刺痛)者為血淋。
(2)尿血與石淋:兩者均有血隨尿而出。但石淋,尿時常有砂石夾雜,小便澀滯不暢,時有小便中斷,或伴腰腹絞痛等症,若砂石從小便排出則痛止。尿血尿時一般無疼痛等症狀。
7。紫斑
(1)紫斑與斑丘疹:紫斑(紫癜)為面板、黏膜片狀或點狀的出血,色紫暗,壓之不退色;斑丘疹為血管出血的現象,斑疹與面板表面相平,丘疹略高出面板,均壓之退色。後者多見於溫病,常伴有高熱煩躁、頭痛如劈、昏狂譫語、四肢抽搐、出血等。
(2)紫斑與丹毒:丹毒屬外科面板病,以面板色紅如丹得名,輕者壓之退色,重者壓之不退色,但其區域性面板灼熱腫痛。
(二)血證主要類證的鑑別
血證以出血為突出表現,隨其病因、病位的不同,原有疾病的不同,症狀及體徵的差異,臨床常見有火熱亢盛、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三種證候。
1。熱盛迫血證
多發生在血證的初期,大多起病較急,出血的同時,伴有發熱,煩躁,口渴欲飲,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少津,脈弦數或滑數等症。
2。陰虛火旺證
一般起病較緩,或由熱盛迫血證遷延轉化而成。表現為反覆出血,伴有口乾咽燥,顴紅,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等症。
3。氣虛不攝證
多見於病程較長,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表現為起病較緩,反覆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氣短懶言,頭暈目眩,食慾不振,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脈弱等症。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病證的不同
血證具有明確而突出的臨床表現——出血,一般不易混淆。但由於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應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證。如從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與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與血淋之別;大便下血則有便血、痔瘡之異。應根據臨床表現、病史等加以鑑別。
2。辨臟腑病變之異
同一血證,可以由不同的臟腑病變而引起。例如同屬鼻衄,但病變髒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之別;齒衄有病